首页 -> 2006年第9期
文言文译句的思路
作者:李 凤
一、留意文本变更
1、“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教材中,该句是全文的结束语。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不难,但对“亦”的理解,若不了解原文全貌就易误解。原文在该句后还有“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读过原文,我们知道阎伯理将黄鹤楼与濑乡的老子祠,东阳的八咏楼并举,通过烘托,突出黄鹤楼为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处。
倘不看原文,只看教材注释①,就会产生作者将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举的误会。(注释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至于园可无憾矣”
对这个句子的主语和句读,理解上均存在分歧:主语是人,还是石?句读该这样划:“至/于园/可无憾矣”抑或应这么分:“至于/园/可无憾矣”?
只要留意一下原文,两个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教材结尾:“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原文则是:“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跟于园一样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的。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细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在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主语显然是石,句读应该是“至于/园/可无憾矣。”
二、着意建筑特点
1、“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该句对黄鹤楼的建筑结构作了具体描写。理解该句,应把握黄鹤楼唐代的建筑特点。“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其中的“重”指“两层飞檐”(唐代的黄鹤楼高二层,有两层屋檐);“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霞”“云霞”,言门之高;“敞”“宽广,轩豁”,言门之宽。全句译为“两层屋檐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比较合适。
黄鹤楼兴废建毁多达20余次。现在我们见到的黄鹤楼,建于1981年7月,1985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它高五层,其建筑特点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难怪大家看着网上今日黄鹤楼的图片,会把“重”理解为“重重叠叠”。
2、“人走池底,仰观荷花反在其上”
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译为“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池塘里长着莲花,显然有水,人如何在池塘底部行走?难道穿着潜水衣吗?
如果你着意于园的建筑特点,就恍然大悟了。于园建于明万历年间。该园设计为园中园,入园为一水面,须经湖心岛才能进入内园。湖心岛以湖石堆叠,幽阴,深邃,曲折,上岸经回廊,有大厅,过一两依亭,一面为水,一面可入后园,有一四面厅,后为大型墙山,体现“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的意境。“人走池底”其实是人行走于“湖心岛”上。
三、注意修辞技巧
1、“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该句运用了互文修辞,直译为“这一事迹在《神仙传》《述异志》都有记载”就行。没有必要译成“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2、“耸构巍峨,高标巃嵸”
本句对仗工整,互文见义。“构”者,“架”也,说黄鹤楼的总体架构;“标”者,“树梢”也,引申为“末端”,指“黄鹤楼楼顶”。“巍峨”“巃嵸”均指建筑物(黄鹤楼)高大、高耸。此句可以这样理解:“这座矗立的楼宇,高高耸立,气势雄伟。”
注意了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起来易如反掌。
四、在意人物关系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处处款之”
“葆生叔”是“葆生的叔父”,还是“我的葆生叔叔”或者“我的叔叔葆生”?
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证实“葆生叔”其实不是“葆生(张联芳)的叔父”,而是张岱的叔叔张联芳本人。
1、张岱《陶庵梦忆〈仲叔古董〉》:“葆生叔少从渭阳游,遂精赏鉴……”表明“仲叔”就是“葆生叔”。
《陶庵梦忆》(卷二)《焦山》:“仲叔守瓜洲,余借住于园,无事辄登金山寺。”这里所叙之事和《于园》背景完全一致,佐证了“仲叔”就是“葆生叔”。
《陶庵梦忆》(卷五)《范长白》也提及“葆生叔”:“步月而出,至玄墓,宿葆生叔书画舫中。”
2、南开大学出版的《百科全书》:“……清代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道:‘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其中,葆生叔乃是瓜洲当时的同知,官任扬州司马。原名张联芳,山阴人。学者推测,葆生叔是张岱对张联芳的尊称,张联芳应该就是张岱的同宗父辈之人。”
3、浙江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佘德余《家庭社会个人作为——关于<张岱家世>的前言》:“祖父和叔父辈都是极风雅人物,布置园林,搜罗珍玩,犬马声色之乐,并不拘束于他,他的仲叔葆生还和他一起斗鸡,赌博……”明确指出“葆生叔”就是张岱的仲叔张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