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高考作文评卷断想

作者:陆锡征




  我有幸参加了2006年高考作文评卷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对作文命题的看法
  
  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无疑是人们极为关注的。它对作文教学的直接影响怎么说也不过分。从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来看,话题作文依旧是“占统治地位”,然而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全国卷I、全国卷II就明显地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当然,这并非是对早年的材料作文来一个简单的重复。题目中的提示语、要求语就是明证。以全国卷I作文题为例,“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就表明了某种限制。如果不注意到这一点,无限制地“自由发挥”,则各种套作或偏题、跑题之作就产生了。众所周知,话题作文有许多是可以经“改头换面”之后而互相“移植”的。材料作文也具备话题作文所没有的优势。不能说“走回头路绝不可能!”要看怎么个走法。改革和发展是时代的主流,高考作文命题也在改革中发展。作文教学中思想僵化肯定是要不得的。只懂话题作文、面对材料作文无从入手,今年部分考生的这种情况令人反思。
  
  二、对“审题立意”的思考
  
  审题立意最关键,这是作文评卷人的普遍感受。审题,是阅读理解题目的过程。立意,是思考加工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实际上就考查了考生的几种能力:感受体验能力,提炼开掘能力,思维分析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审题立意或许是较简单的事情。但真正应该关注和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是这些吗?面对考生因审题立意而导致作文严重丢分的情况,我觉得教师更应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所在,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换言之,我们不要只把精力花在“应该怎么样”,而要下功夫解决“为什么不能这样”的问题。审题立意出现偏差的情况多数属于对与错、是与非之间,往往就是“一步之差”。以全国卷I的作文为例。有些考生对材料中“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一句理解有误,把立意定为“人不能忘本”“要有忘我的奋斗精神”“要爱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忘记也是一种美丽”……有些考生从乌鸦的举动谈“选择”、谈“学会放弃”、谈“强者与弱者”、谈“完美的主见”、谈“先天与后天”、谈“职位与职责”、谈“笨蛋”的种种可笑……审题立意这一作文前提、基础出现了问题,则文章的“等级”可想而知!要解决理解和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不努力提高上述包括思维分析能力在内的几种能力是不行的。要做针对性训练,要从分析错误中找到更好、更快地提高能力的办法,这也许就是当务之急。
  
  三、对“发展等级”的感想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对“发展等级”有几点认定:1、深刻;2、丰富;3、有文采;4、有创意。也许“深刻”是不容易达到的缘故罢,于是有“自知之明”的考生力求在“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意”方面花心思。他们所运用的技巧使人在叹服中国人应试能力之强外却不免生出某种悲哀:有个性的文章少了!让我们列举一些例子吧。内容要丰富吗?好办!“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随便提几个,再请出“李白”、“杜甫”、“陶渊明”等“古代名人”,也扯上“爱因斯坦”、“牛顿”、“贝多芬”等“老外名人”。语言要有文采?不难!开头和结尾必用排比加比喻的句式!要“有创意”?容易!“阿Q新传”、小品戏剧、广告梦幻、新诗呓语……当然,对“千人一面”的此类文章评卷员不能“审美疲劳”、要公平公正。但是,弄巧成拙的“创意”,明显模式化、僵化的表达,没有新颖可言的材料,这一切能算得上有灵性、有个性的作文吗?没有灵性和个性的作文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考作文命题的本意也是如此的。写作说到底就是“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写作能力就是对社会生活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作文题目只是提供了一个思想感情的触发点。学生应该以自己的感悟去作文——真实的,独特的。许多高考满分作文不就是这样吗?我们的作文教学若以应试为目的,则无疑是舍本而逐末了!
  
  四、对作文中“另类”思想感情的认识
  
  如前所言,作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问题是,作文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难就难在怎样认识和对待作文中的“另类”思想感情!在作文评卷过程中,我对那些“另类”作文所表现的“另类”思想感情,既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公平公正待之,又因此难以稀释心中的悲怜、郁闷之情。古语云:“文如其人。”读文也是读人。有些考生在作文中表明自己的复读生身份,尽情诉说自己的人生、情感遭遇,语言流畅、有文采,感情真切哀婉,但是与写作要求不符——实际上他们根本不理会什么“要求”!有些考生借乌鸦这个“题”发挥,以冷漠、嘲讽的口气描述“天下一片黑”;有些考生借高考作文“诅咒”教育、语文和作文;有些考生在记述自己的种种严重错误之后,仅以一句“后悔忘记自己、不做自己”作结……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另类”的思想感情不仅“作者”自我肯定而且有成为“时尚”之可能。我们必须正视、认识、引导这个“时尚”!我也深感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已远超出作文的范围了。我对此的初步认识有几点:1、“有节制才有艺术”,作文不能任意地宣泄自己的未必正确和不成熟的思想感情。2、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故而不能不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不能不考虑它可能产生的影响。3、个性离不开共性,个人离不开社会。一个人的思想观、价值观终究要和社会的潮流、人民的立场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其活力和意义。当年周恩来总理对待美国“嬉皮士”青年的发问,真诚、机智地说了一番引导之语,至今对我们都有借鉴作用。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自信心的人,关注自己、他人和社会,这样就是有美好思想感情的人,这样才能写出美好的作文。4、作文可以很好地体现一个人的思维和精神品质。北大、清华对大学入学新生的语文高考成绩、极为重视,真可谓远见卓识!语文兴,文化兴,国家兴。作文就是做人,教作文也就是教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