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设计
作者:王振华
一、双线情节与主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正面详写的内容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线索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侧面略写的内容是以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初到沧州的林冲心中仍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是陆谦等人的追逼使林冲怒火中起,是陆谦等人的密谋使林冲落入陷阱;接管了草料场之后的林冲,已把刀劈仇人的怒火熄灭了,想冬去春来,长久在此安身,待刑满后再回东京与妻子团聚,又是陆谦等人的“实施毒计”逼使林冲奋起杀贼,最终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双线的情节结构是矛盾斗争关系,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官逼民反”的主题。两条线索通过茶酒店、草料场、山神庙,由连接到交织,最后汇合在一起。
二、跌宕的情节与人物刻画
如果说双线的情节结构巧妙地揭示了主题,那么本文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则很好的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人物性格。
“沧州遇旧”一节,通过简短的插叙和对答,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和自己虽在危难之中、却不顾自己的苦难、还怕连累他人的克己和宽忍,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这个有侠义心肠的林冲,在与李小二的对话中却更多地表现出逆来顺受、听天由命的性格特点。他在高太尉“生事陷害”的时候,虽有怨意,但无可奈何,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对能够平安服役抱有幻想。此时的矛盾冲突因林冲的隐忍而没有一点起伏。
陆谦等人的到来,使他怒火中烧。听了李小二的只言片语后,他又惊又怒:“那泼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大怒离开酒店,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去寻。透过这一声怒骂和持刀急寻的身影,读者明显感觉到林冲的反抗性格向前跨了一大步。矛盾冲突的浪头一下子漫涌而起,好像紧接着就是一场厮杀。此时的林冲因惊怒而展示出性格中的另一面——为杀仇人而不顾自己是一个充军流放的罪囚,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使他将前程、生死一切利害关系都置之度外了。这一描写,正是通往林冲性格突变道路上的一层重要台阶。
矛盾冲突的浪头起后又伏,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一闪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管营让他去接管草料场,他心中生疑,从情节发展角度看,此是一起。待小二夫妻宽解了一番后,他也认为是“好差事”,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好在此过冬,并求“神明庇佑”等,从情节发展来看,此又一伏。贼人的诡计实施之前的“风平浪静”中,林冲身上表现出来的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还有安然度过刑期的幻想。
最后,草料场被陆谦等人放火烧着,作者借陆谦等人的口,将陷害林冲的全部狠毒阴谋,在山神庙前和盘托出,林冲和读者心头的一切疑团豁然解开。林冲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仇新恨,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中,踏过艰苦思想斗争历程的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草料场的大火与他心中的怒火交相辉映,自然界的风雪打灭了他对封建统治集团的一切幻想。这个英雄的反抗性格,终于在这激烈的矛盾冲突的高潮中,得以充分的展现。
总之,文章通过两番起伏为高潮的出现蓄足了势,林冲的思想性格也经历了一个“忍辱——怒起——平息——反抗”的演变过程。在跌宕起伏的情节推进过程中,将这样一个最不容易加入农民队伍的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真实传神。
三、细节安排精妙
细小情节的巧妙安排,在本文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
1、“顶礼”的情节设置
林冲在打酒路上遇到了古庙,也即后来的山神庙。曾经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曾一度过着美满平静的生活,在统治者的一再加害之下,他屡屡忍让。但是,逆来顺受并没有让他摆脱困境,在经历了误入百虎堂、遇险野猪林等事件之后,他最终因刺配来到沧州。面对神灵,他虔诚的行跪拜之礼,祈求神灵保佑,保佑他事事平安、重获生路。这一细节,虽只一句话,却极大地丰富了人物性格。
2、“酒葫芦”和“草厅”的设置
这两个细节安排推动了情节发展——有酒葫芦又加之天气极寒,便自然过渡到市井沽酒,从而躲过了因草厅崩坏而被砸;草屋在风雪中倒塌,便有了投宿破庙的情节发生,这不仅使林冲绝路逢生、免于死难,更让林冲有幸亲耳听到陆谦等人的毒计,使情节发展非常合理。
3、“火”的情节设置
火烧草料场之前对火的描写,一方面布下疑影,设置悬念;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人物性格。
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却偏在最怕火的地方不厌其烦地写火:老军“向火”;移交时将“火盆”借与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来生起“焰火”来。“火”渐写渐大,故布疑影,使初读的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引起的。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盆盖了”。一路写火而来,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溘然消失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担心“恐怕火盆里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这一情节设置,不仅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燃起的大火,绝不是“火盆”中时现时隐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纵火,巧妙地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这一情节中对林冲对待“火”的小心谨慎的描写,展示了他性格中精细、负责任、生怕惹祸的一面,这一性格与前面所表现出来的忍辱苟安是互为补充的。
4、两次“偷听”
两次“偷听”写得详略有致,第一次是李小二的妻子奉丈夫之命有心去听,而且听了“一个时辰”,却仅听到没头没尾的半句话:“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第二次是林冲伏在庙门内,无意之中在短暂的刹那间,却听清了陆谦等三人的全部对话。
第一次偷听如果完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地开展下去。第二次偷听只有听得真真切切,一字不漏,才能立即燃起林冲胸中的复仇烈火,不顾一切地挺枪杀仇人,使林冲的思想性格发生飞跃的突变,同时也掀起故事情节的高潮。
总之,情节是主题展示的具体过程,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程,细小的情节又丰富了人物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设计正是这样,只要抓住情节设计这一点,将其突出出来,其他的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