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对新时期文本解读策略的深度思考

作者:吴伟星




  3、在想象中“超越”
  丰富的想象可以使人们打破传统的束缚,从框框条条的规律中解放出来。阅读教学中的想象,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富感性;阅读教学中的想象,能加深、丰富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富“情商”。学生在想象中遨游语文之海,学生在想象中超越文本。
  
  [案例]放飞想象
  师:请展开想象,你认为理想的“蔚蓝的王国”里还应该有什么景物?
  生1:自由自在的鱼儿。
  生2:温柔可爱的风姑娘。
  生3:闪烁着纯洁无瑕目光的小女孩。
  生4:风筝。
  师:能否在“风筝”前也加上一个定语?
  生4:(思索片刻)悠悠飞翔的风筝。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蔚蓝的王国》
  点评:学生首先要梳理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文中写的“梦中景”有:大海、小船、风帆、仙岛、花、鸟……这是“基于文本”。让学生说说还应有哪些景物,旨在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在作者“表达自己对美好景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这一主题框架下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这是在想象中“超越文本”。
  4、在写作中超越
  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文本的内容、观点、情感、价值观等角度为触媒,进行写作训练。心理学认为,任何思维都离不开语言。反之,任何组织、整理语言的过程,也必然是思维的过程。在写作中超越文本,意义深远。
  如,在执教《与朱元思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请你以“我说美丽富春江”为题,写一篇解说词。
  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必须建立在深入研读文本、在头脑中建构“富春江的山水图”的基础之上,要做到“心中有画”、“胸有丘壑”,这是“基于文本”。写解说词,则需要以亲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是在写作中“超越文本”。
  
  三、回归文本
  
  如何回归文本?
  回归文本,不是对“基于文本”的一种简单重复。在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的基础上,回归文本,应体现对文本解读更高层次的追求:语言的巩固,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
  回归文本,其方法可以有:朗读课文,回味领悟;学生小结,理清思路;点拨引领,充满理性;联词成句,妙语联珠……
  
  [案例]点石成金
  师(已接近下课)刚才同学们联系实际谈了具有高贵灵魂的人的事例。其实在我们周围,这样的人是很多的,有的就是我们自己。高贵的名人固然可敬,但高贵的我们也很了不起。如此说来,我们并不“一般”,有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比较高贵”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很高贵”的,只要你拥有本文所阐述的“灵魂”。
  生:(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点评:教者在语文课接近结束时,适度回归文本。这属于点拨式引领,过渡自然,不着痕迹。以“并不‘一般’”、“比较高贵”、“很高贵”等关键词回归到“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文题之中,在点题中回归文本,激起学生的自信。犹如写作,画龙点晴。
  基于文本,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一种理性把握。
  超越文本,是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种大胆尝试。
  回归文本,是对课程价值引领功能的一种深度完善。
  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让语文课更“语文”!
  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让语文课程更丰富、更鲜活、更亮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