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作文的评议教学模式
作者:徐 枫
酝酿斟酌,精心命题。首先,命题一定要避免随意性,不能“现起意”,觉得哪个题目不错,手一挥,写作文!这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不起来。应该根据教学要求,明确自己想考察的重点,结合教学和学生思想实际来精心命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合乎“勤学如春天之苗,不见其长,日日在长”之学习规律。
教师应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训练重点,这样才真正使作文教学称得上有序。比如,训练记叙文,可以从叙事写起,从记一件事开始,到记二、三件事乃至多件事,再到叙事后发议论的夹叙夹议;再记人,从写一个人,到写二个人乃至两个以上的人;从身边熟悉的老师、同学、父母、亲朋到远方的人,古人,未来的人,到记事后议论,画龙点睛;再到写复杂记叙文。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作文的技法技巧,如倒叙、插叙、平叙,波澜、蓄势、烘云托月、草灰蛇线、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等。这样做,老师心里是清楚的,学生心里是清楚的,提高、收获也是显而易见的。
议论文、说明文,也可以用这种计划性强的方式来逐步训练,其它体裁如书信体、寓言、故事新编、小小说等可以当作专题的形式穿插训练,以缓解记叙,议论等体裁的文章因训练周期过长而带来的烦躁、懈怠等情绪。当然,作文训练绝非仅此一途,其它的分类方法、训练对象同样可以,只要合乎科学规律,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就行。
优劣得失,众人评说。如果说以往的评价方式是老师的“一家之言”令有些学生不能心服的话,那么,采用“评议法”后,大家的眼睛是亮的,被评者自然无话可说。学生习作交上来,老师根据学生平时语文成绩的优劣,优、中、差三类各选5-10篇批阅,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集中讲评,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到书写、卷面,老师把自己对作文题目的内涵外延等等内容的理解做一诠释,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出解决的一些办法,当然,对好的方面也进行口头表扬,然后发下去,请学生自评,或者数人一组互评。在小组中,大家集中智慧,各抒己见,一篇文章的优劣得失完全显露出来,无论对于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高,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对于评价者来说,要想表达观点,必须看懂文章,无形中也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而要想指出别人的不足,自己也就得努力提高,否则,自己的水平要是很低,怎么批评别人,指出其文章中存在的不足?对评价者自己无疑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
对于被评价者而言,只有被人指出问题,才能找到改进的办法,找到前进的方向,另外一个关键是看指出的问题是不是中肯,是不是正中要害,能不能使他受益匪浅。而每个人都有羞耻之心,被人指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必然感到难堪和不安,这样由同学施加给他(她)的压力,必将成为其提高写作水平的原动力。
评议之下,每一位同学的写作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写作水平自然水涨船高。
自荐他荐,选出佳作。个人或各小组推荐出认为好的作文,交上来,老师二评,确实好,留下,不好,与推荐人交流,达成共识,退回。对选中的好文章的作者首先进行口头表扬,有条件还应给予物质奖励,如一些书籍、杂志等,这样,老师看不过来的书籍、杂志也发挥了最大作用。最后,把这些好作文装订起来,还应该有封面、目录、作者简介(要求自己写),教师评语,再加上本次作文所命的题目及老师的诠释。最后,这本作文集还应有自己的名字,或者是总名,比如“花开的声音”、“青春的足迹”、“沧海拾贝”“高中逸趣”“我思故我在”等等,也可以就所选文章的特点临时命名,这样一本优秀作文集,挂在教室内,没有理由不成为抢手的读物,自然也就成了模仿的对象,面对它无声而又催人的呼唤,其他同学自然会生出发自内心的努力,想办法提高写作水平,尽力写出优秀文章,以便使自己早日成为作文集中的一员。如此,老师的工作量不会很大,但训练的目的却全部达到,甚至满意超乎想象,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训练成效的落实自然是“绩优股”,冲劲十足,增势喜人了。
取人之长,回炉再造。学生看了他人的文章,并且是多篇文章,又听了其他同学的高论,除了对自己文章的不足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之外,对如何修改、怎样提高也有了主意,这时候,趁热打铁,让学生取长补短,原题重写,相信不再是个问题,在这“写——评——重写——总结”的过程中,提高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