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复句的层次关系及语意概括
作者:姚文革
层次关系包含着层、层次、层次关系三重含义。
层:在复句中,由单句、句子(单句或复句)各自独立表达或前后之间联合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或结构)。
层次:在“层”的基础上,依据复句表达的中心所确定的各“层”在整体逻辑结构中级别顺序。
关系:是用来标示“层”与“层”之间的逻辑联系的专有名词,它是对“层”与“层”之间的逻辑联系的判断说明。
在实际操作中,分“层”必先,也易行。易就易在它有语言标志。在以分句为基本单位的复句中,有独立谓语结构且其后是逗号或分号处,即为一个“层”,再有就为第二个“层”,直至穷尽。至于说确定“层次”和判明“关系”,则往往难以分出先后,二者交互推进、相辅相成。
二、层次关系的三种描述方式
1.竖线法:
A.①|②|③|④(分“层”)
B.①||②|||③|④(定“层次”)
C.①||②|||③|④(明“关系”)
因果 并列 转折
2.框式图解法:
综合比较,第1、2两种描述方式直观、明了;图示法则在标明层次关系上较模糊,故采用较少。
三、层次关系与语意
辨明关系的前提是对各分句、句子的意思作出准确概括;如不能准确概括,势必难以判明其间为何种关系。而一旦作出了正确概括,对其间的联系便能牢牢把握住。由此可见,虽然判明层次关系是从逻辑角度对句子、句群进行分析,是手段,准确概括语意是目的,是归宿,但绝非脱离语意凭空判定。恰恰相反,它必须在概括“层”意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但是,一旦判明了层次关系,就又为整体上概括语意找到了依据。打个比方说就是:借石砺剑,再挥剑断石。学习研究层次关系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具体到怎样概括语意,复句、句群两个不同的语言单位,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自不同情况,但相同的是,概括语意的句子须准确,简明。以下就分复句和句群两大方面具体作些探讨。
四、复句第一层的切分及语意概括
事实上,不管是一般复句还是多重复句,最关键的是第一重关系的判断,我们也是以第一重关系来给复句确定名称。
那么,怎样确定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呢?
我们知道多重复句是由一般复句扩展而成的。因此,我们拿一个多重复句分析时,要在通读全句,统观全局,整体理解与把握全句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分句的结构层次与逻辑关系,将其“变”为一般复句,然后“一分为二”,从而确定第一层次。
下面具体介绍几种确定多重复句第一层次的方法。
第一,意合分句法。
意合分句法,指将多重复句的所有分句意合为两个“分句”,使其成为一般复句,然后“一分为二”,从而确定多重复句第一层次的分析方法。例如:
①春天不播种,②夏天就不生长,③秋天就不能收割,④冬天就不能品尝。
根据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②③④三个分句是讲“春天不播种”对夏天、秋天、冬天造成的后果。所以我们可以把②③④这三个分句看成一个小的整体,即意合成一个简单的一般复句:春天(要是)不播种,就会对夏秋冬三季造成不良后果。自然可以在①与②③④间将多重复句“一分为二”了,第一层次理应在①与②③④之间。
这种方法最适合分析依靠语序直接组合成的多重复句,因为它没有关联词语可以凭借,只能依靠对句意的理解。
第二,关联词语法。
关联词语法,指凭借统率整个多重复句的关联词语,将其“一分为二”,从而确定多重复句第一层次的分析方法。例如:
①如果我们写得多,②读得少,③或者只读有关的小册子,④不读原著,⑤那是一种缺陷。
分析这个多重复句,我们可以凭借统率整个复句的关联词语“如果……,那……”,从而明确①②③④是假设的几种情况,这几种情况可以看作是一个小整体——“分句”。这个多重复句就可以变成这样一个一般复句: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那是一种缺陷。自然第一层次应该确定在①②③④与⑤之间。
但很多复句中省去了一些关联词,那么就可以根据句意补出关联词,再来进行划分。例如:
①美国的“中国城”,是这一代海外华人心灵的避难所,②大部分的中国人,到中国城来别无他求,③只求一“醉”,④在酒足饭饱,剧终人散之后,又要打起精神,⑤在异国的社会中“混”下去。
按分析复句的方法,先找出关联词,没有按句意试着补出,因此,我们可在①句前加“因为”,②句前加“所以”,④句前加“但(是)”。根据句间关系,第一层应在①②句之间,第二层在第④句前面。
第三,标点符号法。
标点符号法,指借助多重复句运用的标点符号(主要是分号与冒号)来确定第一层次的分析方法。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个多重复句:“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我们可以凭借句中的分号确定这个多重复句的第一层次在分号处。
但这里有两点须明确:
1.冒号或分号也可能不作第一层的标志。例如:
①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②却也并不愤懑,③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④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这句中的冒号,是起解释说明作用,相当于一个破折号,“就是”更突出了这一功能。所以,此句的层次关系是:
再举两个分号的例子:
①想有乔木,②想看好花,③一定要有好土;④没有好土;⑤便没有好花,⑥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它们正确的层次关系应该是: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境况:多子、饥荒,苛税……
(鲁迅《故乡》)
此句分号处为第一层,承接关系,冒号后的内容是对“境况”的说明,属同义宾语,不能单作一个层次”。
2.由并列复句扩展而成的多重复句,其第一层次可以不止一次。例如: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这个复句的第一个层次有两处。有的多重复句并列的第一层次可能有多处,但只要掌握规律方法,还是不难确定的。又如:
①谎报军情,||要打败仗;|②谎报农情;||会减产歉收;|③谎报商情,||要在竞争中被淘汰;|④谎报国民经济形势,||党和国家就不可能制订正确的方针政策。这个多重复句的第一层次如上所示共有三处。
第四,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指既通过对多重复句的语意的整体理解把握,又借助关联词语来确定其第一层次的方法。
其实在分析多重复句的实践操作中,我们往往不是单独运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将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这样常能取得便捷而准确的良好效果。例如:
①他(方志敏)虽然不认识鲁迅先生,②也从来没有通过信,③可是确信鲁迅先生一定能够满足一个共产党人临死之前的这个庄严的要求。
分析这个多重复句,首先是通读全句。然后,我们从语意表达上来看,方志敏不认识鲁迅先生,也没有与他通过信,这两个分句都是讲方志敏与鲁迅先生之间没有交往,句中的关联词语“也”提示了前后分句并列相连,照理顺下来应该说方志敏不能相信鲁迅先生,然而第三分句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说方志敏确信鲁迅,转折的意味很清楚,这里用统率全句的关联词语“虽然……,可是……”表示这种语意关系。因此,对这个多重复句我们用综合法,可将其凝缩为一个一般复句:他(方志敏)虽然与迅先生没有交往,可是很相信鲁迅先生。第一层次在①②与③之间就准确无误了。又如:
①我赞美白杨树,②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③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战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对这样的多重复句,我们用综合分析法,可以看出②③两个分句说明了“我赞美白杨树”的两个原因。这样,这个多重复句就可凝缩为一个简单的一般复句:我赞美白杨树,有两个原因。从而确定①与②③之间为这个多重复句的第一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