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中学生作文离生活还有多远
作者:曹茂海
这种概念化,这种貌合神离,跟教材过于古板过分正统有关系,跟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过于笼统过分拔高有关系,跟评卷教师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过分刻意有关系。
我们再来读一篇文章,是夏克波的《第一次吃泡面》(原载《新民晚报》):
一位男青年考上了大学,第一次从山里走到山外。那天,他第一次坐上了火车。坐了半天的车,他感觉到有点饿了,于是从包里拿出亲戚送给他的一碗泡面。他还是第一次吃这样的方便面条,打开它,看了又看。男青年思忖着:这么一小块面条怎么能吃饱?是不是就这样拿在手上吃呢?他拿不准,再看看盒上的说明,才明白,原来是要加开水泡的。可是男青年又犹豫了:这火车上哪有开水啊?这也不能怪他,他头一次乘火车嘛。终于,他还是放弃了吃泡面的念头,忍受着饥饿。
对座的一位中年妇女看出了男青年的尴尬。于是,她也拿出一碗泡面,打开,撕开佐料袋,并告诉她旁边的儿子:“开水在两节车厢的接头处,去倒点。”泡好了面,过了约五六分钟,她才让儿子吃。中年妇女就这样“按照程序”慢慢地做着、说着。男青年全明白了,于是也泡好了面,并对中年妇女感激地笑了笑。
许多年后,男青年参加了工作,却对这件事记忆犹新。他感激那位善良的中年妇女,为了不让他难堪,她巧妙、间接地教会了他如何泡面。还不止于此,她的与人为善和善解人意,也将影响青年的一生。
那位青年就是我,那年我18岁。
这篇文章的语言并非“有文采”,然而,所反映的生活是真的,所抒发的感情也是真的,对于人的教育意义是深远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写这类文章:客观的真实的再现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生活细节。
文章即生活。作家的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大多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去久远,那么,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读时文,多读同龄人的文章;语文教师更应关注学生个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发现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不要把学生当成作家,凡是来源于生活的文章,有情有理,即使语言表现力差一点,也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我们太偏重形式,忽略了文章的“情”和“理”)。
文章即艺术。如果我们把生活当作文章的源头,不断的去发现,艺术的去表现,才能够写出“以情感人,以景动人”的文章,才能达到“震撼心灵,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曹茂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大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