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高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王诗桥
三、以常规性学科作业为主线,引导学生时时关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坚定的语文观念。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语文学科的课堂学习不具有绝对必要性。对学生而言,一节、两节或更多节语文课不上,或许并不怎么影响其语文成绩。因而作为语文课堂教学,除要完成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目标外,更主要的恐怕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及坚定的语文观念,如何让学生明白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笔者以为,作为语文老师,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坚持以常规性语文学科作业为主线,引导学生树立“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意识,将语文学习与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时时处处想着语文,时时处处关注着语文。这样,语文学科的学习才有了取之不竭的动力之源。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时时关注语文学习,培养坚定的语文观念,布置了两种常规性作业,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一是每周一篇周记;二是每天积5个左右的词语,并写一小段话。实行近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学生对此学习任务是认同的,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所谓常规性作业就意味着学生在常规时间内得按时完成的作业。对此,学生开始大多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对待,有时甚至敷衍塞责,疲于应付。比如对于每周写一篇周记,开始不少学生不太在意,平时不着急,到老师要检查时,胡乱随便凑一篇或到别处借鉴一篇,算作自己的写作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反复告知写作周记的重要性、必要性,让绝大多数同学形成共识,并让其明白周记创作的自由性、开放性及包容性特点(即不定内容,不定题目,不定文体,不定立意,任学生自由发挥);另一方面加大对周记的重视程度,适时暗示了周记的规定性(必须自己创作,不少于600字)。为了增强学生的重视程度,我对最初每一位学生创作的每一篇周记都做了相对较为详细的批阅,做到每一篇周记都看到,并做出相应标记。明显的字、词、句及语法错误,尽量给予修改,每一篇后面都或多或少写上几句话,或是就文章内容本身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学生共勉;或是就文章写法上的长处、不足给予肯定或提出意见、建议……一个月下来,学生每人写周记四篇,而我基本上做到了全批全改,即使面对明知道是借鉴他人的文章,我也仔细阅读,或表扬其字迹工整,或肯定其选择精当。每次周记本发下去的那一刻,也是同学们最兴奋的时刻。大家看着一道道红色的波浪线,瞅着修改过的或字、或词、或句,读着有限的几句评语,善感的心灵开始有了感动,尤其是曾经不那么用心对待的同学,内心竟萌生了些许愧疚之情。于是,周记本中借鉴他人作品或是胡编乱造的少了,更多的是逐渐将周记本当成了一位可以诉说心理话的知心朋友。在周记中,学生们或抒写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或倾诉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或阐述对社会及人生、现实及未来的思考看法;或针对老师教学、学校管理等提出一些宝贵意见、建议……基于此,老师批阅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了,更多的则是与学生进行着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共鸣!老师有了审美的体验,就会用加倍的热情付诸教学,如此良性循环,何愁学生对学科学习没有兴趣!而对于每天的积词任务,因为相对难度较低,学生们也已经从内心给予了认同。如今,不少学生已养成了习惯,将周记、积词等常规性作业当作了每周、每天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认真仔细地完成。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在其中得以进一步培养与巩固。
四、以人性化教育、检查、督导为保证,善待每一位学生内心难得的那份对语文学科学习的认同与热情,努力让常规性作业常做常新。
学生学科学习兴趣激发是很容易的,学科教师一个好的创意、一个有趣的活动等都能迅速引发学生的激情,但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时刻保持一份难得的兴趣,则决非易事。在语文教学中,举办语文活动激发的兴趣可能会随着活动的结束而淡化,要想让学生永远充满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则需要借助于常规性语文作业,而这种作业的落实则需要教师以不断变换的内容或形式、以充满人性化的检查督导为保证,让常规性作业常做常新。
所谓人性化引导与督查就是教师要善待或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常规性作业偶尔的疏忽,甚至是有时的遗忘或“偷工减料”等,这种善待与宽容不是弃之不管,而是从关爱的角度,以触动学生的内心感触为突破口,让学生内心自然产生完成作业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完成作业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必要的,而这正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笔者在督查高一学生完成常规性积词任务过程中,通过不断丰富充实常规性作业的内容或形式,并切实实行了人性化的引导督查,让学生始终对积词充满新鲜感,进而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奋感。比如在第一个月,我让学生每天积3个词,重点是成语,要求翻阅词典查出意思,然后用这些词语写一小段有意义的话,同时让学生就每天的学习生活写一句感触最深的话。因为作业形式新,要求不高,且完成难度不大,所以学生整体上完成得相当不错。有的学生将每天一句感触最深的话,写成了三五句甚至是一个片段,学生们或抒写学习生活的乐趣,或倾诉内心的苦恼与悲伤,或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真知灼见,或发泄对生活不平的不满与抱怨……当然也有不少同学在一段时间以后,放松了要求,没有按规定完成任务,要么提前将积词写好,要么落后许多天。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在班上对完成好的同学进行了表扬,不点名的对没按要求完成的同学加以批评,强调了作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督,比如要求学生每天完成任务后由自己或请人批注一个日期,这样既方便了检查,也在无形中实现了学生自我加压,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作业的按时完成。另一方面单独找到没按要求完成的同学,耐心地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积词作业的重要性。在谈话中,我尽量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以探讨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最后让学生自由选择是否继续积词,当然我会适时暗示若不选择积词可能有其他的学习任务。谈话的结果当然是学生都能选择继续积词。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耐心地帮助学生寻找没能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原因,最终让学生自己弄明白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因素,学生一般都能意识到是自己主观努力不够,然后我会宽容地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在完成正常任务的前提下将没有完成的任务补起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性受到了尊重,心理受到了感染,当然就认真地完成作业了。而这样的工作一旦对一个同学产生了效果,其他的同学也会同样对待。在第一个月结束时,为了让学生对一个月的努力产生成就感,我挤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读积词本,尤其是每天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让学生尽量熟读成诵。同时我让学生在积词本“满月”之际,要写几句心理话,表达对积词本的想法、情感,学生倍感新鲜,积词本一下子成了学生心中需要呵护的“孩子”,成了有生命、有情感的对象,于是学生纷纷表达出一份关爱之心、积词中收获的喜悦之情等,情感态度一下子发生了质的飞跃。于是我借机增加了积词的内容。一是要求学生每天积5个词,写出意思,然后写一段有意义的话。二是将每天写一句感触最深的话延伸为写一段有意义的话。三是摘抄适量的优秀选文片断或积累古代名篇佳作,比如古诗词、名言名句等。由于学生对积词本在情感态度上有了质的飞跃,这时增加内容也自然会得到学生们的认同。此后,每到一个月结束时,我都会让学生回头看看一个月的收获,并继续对积词本写一段话。随着积词本中内容的不断增多,学生的成就感越来越强,尤其是让学生时刻萌生着自己是伴着积词本的不断丰富而不断成长的心理,学生更是以百般的小心来呵护、关爱自己的积词本了。如今,在所带班级同学们的心中,积词本已成为了他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伙伴,朋友,甚至挚友。
期末将至,积词本又有了新的内容,每天将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诗、文或是片断,适量抄录其中并随时背诵,同时利用语文早自习让班干部引导全班同学集体背诵。任务布置下去,同学们忙得可有劲呢!
王诗桥,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保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