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语文教案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作者:洪秀善




  语文教学备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既定的语文教学具体内容的制约下,教师对教材、学生、教法等各种教学要素整体认识和综合处理的过程。回首往昔,我们教授的语文课的所有知识来源于教材,六册教材和教参成了我们备课的法宝,客观上纸质的书籍给我们查找资料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偷懒情绪的支配下,我们奉教学大纲为圭臬,教师只是钻研教材,把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材的固定使我们的教案可以一直沿用。教案写的千人一面,模式化、格式化、规律化,只把学生在课堂上应获得知识、如何突破知识难点重点、如何讲清知识特点等问题有所体现就可以了,甚至教案成了学校检查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法,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体系,教师只要按照教案的预定内容从头至尾在课堂上讲一遍,一个教案就撑起了课堂教学一片天。教学只做智育的要求,其他方面全部归入到辅助行列。虽然我们被《知困录》这样的教学备课所感动,但觉得这种只增加知识的教案多少还是有些令人感到遗憾。
  课程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来”,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也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有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拒绝传统的“两张皮”的形式主义教案,主张教案的创新与实用,突破模式化,主张体现教学个性的教学设计,教案有了新的特点:
  1、教案有“案”无形:教学准备可以是多样化的产物,我们可能心中有案,笔下无案,教案已经被实用的书中夹注、兴之所至的教材评点或只有本人心领神会的提纲挈领代替,教案也可以是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写课堂实录、教学片断、教育随笔、教育随想甚至教学叙事、教学反思、教育评论、教学案例。在教案中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方案,可以完全抛开纸笔,成为和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交流的平台。在教无定法、学无止境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无定形教案”记录着教者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展现教师本人的精神世界,使我们走出了格式化教案的套子。
  2、轻“预设”重“生成”: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激情、智慧、灵感、创造都是在这个对话过程中迸发出的。“语文教师则是一个‘知识型主持人’,教师不应该通过编写教案,制订详尽周密计划,预设圈套,稳扎稳打,一步一步逼学生乖乖就范,‘尽入彀中’,让课堂成为思想的‘屠宰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在备课、新知识的导入以及在启发生疑、引导解疑、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上,都应该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和情感体验的最大生成为最终目标,这样才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案不只是“教什么”的体现,更应是“怎么教”的一种预案,当前的教案更体现了教师除了备知识点外还要备教学方法、活动方式、备学生学情的特点。
  3、整合三维目标:教案一反原来重知识的落实的一维教学目标,基本能反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的课改理念。这也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时代精神体现。
  4、终身备课的化身:以往的多年沿用的教案。在当前教材的频繁变换,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的课改大潮下,再也无用武之地,教案灵活多变地记录了我们长久关注语文教学,关心语文,自觉养成终身学习终身备课的良好行动,促进我们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在关于语文教案的网上论坛中有人这样认为:正如“离不开台词的主持人不是一个合格的主持人”一样,总有一天,会有一个这样的标准出现:不写教案能上好课的老师,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从固定教案到教案无定型甚至没有教案,教案的变化反映了教学理念的变化,从一个侧面也反映教师角色的转变:教案无定态,彻底铲除了照本宣科的基础,使我们必须有意识地逼使自己学会备“腹案”、用“腹案”上课,以此煅炼自己的应变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使思维自始自终都处于一个紧张活跃、思如泉涌、灵感迭出的境地。要求语文教师的素养越来越高,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语文能力(敏锐的语感、良好的口语表达等),文化知识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语文知识、扎实的文学积累),还要拥有良好的心里品质素养(敏捷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学素养(教科研能力、教学的驾驭能力),要求教师真正走向专业发展的道路。
  做为一个语文教师,为自己的职业不再是谁都可以说两句的“教书匠”越来越成为专业化的职业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也为自己找到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而沾沾自喜,但也感到那么一份不很轻松的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相信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是各种合力作用的结果,我坚信,语文教师终将成神圣一员!
  洪秀善,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