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怎样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作者:庄科裕
片断一:
师:作者描写了两种雪景。作者仅仅只是写雪景吗?
生:他是借景抒情。
师:作者要借两幅雪景抒发什么情感呢?可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生:孤独,不屈服,勇于斗争的精神。
师:这种不屈服、斗争的精神在雪身上体现出来了吗?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雪的斗争精神?
生:旋转,升腾。
师:写出了雪的气势磅礴。课文中有三个“旋转,升腾”看看有没有内在的区别?可以把这些语句大声朗读来体会。(生自由朗读体悟)
师:第一个“旋转而且升腾”的主语是什么?
生:是雪。
师:大雾是冷的,包藏着火焰。表明它不满足于现状,包含向外冲出的力量。第二个“旋转而且升腾”的主语是什么?
生:是太空。
师:雪使太空旋转,一种磅礴的气势、震天动地之力。第三个“旋转而且升腾”表达出了什么?
生:一种斗争精神。
师:从这几句中可以看出雪的战天斗地的精神。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朔方的雪是孤独的,它没有奇花异草相伴;它又是不屈的,滋润万物使大地充满生机活力的雨在抗击寒流中献了身,变成了雨的精魂——雪,仍不屈地抗争着;它虽死犹生!由此,我们想到了李清照的一首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学到这里,老师想到了昨晚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他说,朔方的雪象征了鲁迅先生,朔方雪的斗争精神正是鲁迅精神的写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大家参照相关资料,联系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谈谈你的理解。
就这样,老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用画龙点睛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又重读课文,回归到了文本,走进了雪,也走进了鲁迅的精神世界。
文本是经典。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在这些文本中善于挖掘真善美的东西,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同时,去尽情感受真善美的东西。这才是文本的意义所在。文本是窗口,通过文本,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
庄科裕,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奉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