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学习策略理论在应用文复习中的运用

作者:陈冬冬




  书信、条据、合同,这些应用文原本是语文习作中最接近生活的部分。但在应用文教学中,我们却不无尴尬地发现枯燥乏味的内容和课堂形式,使之成了学生最不爱的练习课。枯燥的练习之后最可悲的是学生学得没兴趣,遗忘快,下次复习又得从头开始。有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情形呢?
  要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就得先认识学习的对象。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客观世界获取的知识可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它的概念与平时我们说的“常识”相当。这类知识依靠记忆与重现来进行学习。如诗、词、古汉语常识等都属于这一类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指个人没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和我们平时说的“技能”相当,如在古汉语学习中判断文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前者直接回答是什么,后者答复怎么做。学生面对的应用文写作知识,显然不是要解决应用文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应用文该如何写的问题——应用文教学应属于程序知识教学的范畴。
  而我们的传统教育有着明显的不足。
  一是在程序性知识教学时,教师使用了陈述性知识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告诉学生:书信由几部分构成,该写些什么,每部分格式如何,并拿出一篇范例给学生看。一再要学生“记住”什么地方该空两格,什么地方顶格写。但发生的情况却是,下次有人又“忘”了,在该空格的地方顶格写了。
  二是要完成的习作题目缺少生动的情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教学中写作之前我们会提供给学生一些小张、小李的情况,然后提出写作的要求,题目重条件而轻情境,使题目往往类似数学应用题,干瘪无生命力,很难激发学生创作冲动。
  三是应用文教学内容面对着时代的进步,却可怕地发生了原地踏步的情形。在传统教学中应用文的学习内容如:书信、电报等因现代通讯的发展已逐步改变了形式,或是退出主流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训练的应用文失去了本身的魅力,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就失去了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应用文复习课呢?我是这样做的。
  课堂复习的设计:
  要上好一堂应用文复习课首先要确定的是学生现有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毕业班的学生经过三年系统的、反复的记忆与练习已掌握了一般书信、条据、公文、电报等应用文写作规则。根据上学期期末的检测判断:正确掌握应用文格式,达到语言得体要求的学生占到班级总人数的92%。但课前调查发现平时还在应用这些知识的学生不足10%,而喜欢应用文写作的为0,学生都认为应用文学习枯燥。
  教学目标的设计针对以上情况,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超过92%的学生能正确写作一般应用文;能力目标是学生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一般应用文;情感目标是有较多(超过50%)的学生喜欢上类似的应用文写作课。
  教学内容的设计针对现代通讯发展的特点,变一般书信写作为E-mail的写作;变电报写作为短信收发;增加电话问讯内容;保留现代生活中依然常见的留言条、请假条、借条、通知、合同这五种一般应用文。
  教学情境的设计则针对教学中常见的支离破碎的“假情境”,为整堂课编一则完整的故事,让学生真实地去扮演一个需要运用多种应用文去解决一个个生活难题的生活小人物。从小时爱“过家家”到大了爱看电视剧,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大多数人都有听故事和扮演角色的欲望。“一题一境”的出题方式,使学习者在还未进入角色时就因题目的完成而脱离角色,从而造成创设情境未能很好发挥作用。所以这堂应用文复习课采用“完整情节”的设计——一堂课用一个故事串起每一道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情节——设计了小人物“李安”的故事:
  李安老师是上海育才学校的后勤主任,这一天早上一起来,他突然收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的高血压又犯了。母亲远在新疆乌鲁木齐,长途电话只打了一分钟,有许多话还来不及说,于是准备发一封“伊妹儿”安慰安慰母亲,同时向病中的父亲问安。(要求学生扮演李安的角色拟一封“伊妹儿”,并给出信箱地址:新浪网的免费邮箱LAM766)
  到学校上班后,李老师越想越放心不下年迈的父亲,准备去一趟乌鲁木齐,突然发现由于很久未出远门,关于出行还有许多问题不清楚,于是拨打了几个问询电话。(要学生模拟李老师与XX问讯处的对话,要求对话简练、问答清晰、信息量大)。
  李老师最后选定了当晚6点30分起飞的mu766次航班,票价3200元人民币。李老师工作忙,由于手机忘在家里了,就借同事小宋的手机给妻子王娇龙发了一则短信,托她去机场买机票,并简介因由。妻子回信:“请转告老李,我会办妥,让他放心。”(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使用配给的手机发送一则短信给指定号码的手机——教师的手机——13857******,把情况介绍清楚)。
  因为是临时请假离开,得安排好工作,身为后勤主任的李老师决定马上召开会议。新来的教工小张出了一份会议通知,李老师给小张提出了几个意见(要求学生指出,李老师那些建议是正确的,那些建议是错误的)。
  因要出远门,一时手头资金周转不过来,于是李老师向同事谢飞老师借款一万元,打算一周后返回上海时当即归还。(要求学生代拟一份借条)。
  要请假当然要写请假条,李老师准备下午四点提前下班去搭乘飞机,并打算下周二回单位上班。(要求学生代拟一份请假条)。
  临走时,细心的李老师为方便前来找他办事的人知道自己有事外出,就写了一张留言条贴在办公室门外,请办事的人在他外出期间去找小张办理有关事宜(要求学生代写一张留言条)。
  课后把学生分成两组,继续李老师的故事:
  一周后李安老师回沪,与“上海电信分公司”洽谈了为学校安装50门“701”电话的事。提示:701电话免初装费,每门电话收取材料费300元人民币。(要求两组学生分别代表“上海育才学校”和“上海电信分公司”洽谈并签订一份安装全同)。
  这节课在教学策略上采用了“从规则到例子”的程序性知识学习策略。这是一种先理解规则所包含的意义,然后通过例证进一步深化对规则的理解和应用的方法。因为是应用文复习课,这一方法很实用:先让学生回顾一般应用文:书信、条据,一般公文的一般规则,再回顾以前学过的范例来明确规则如何运用,最后通过学生运用各种应用文形式解决李安老师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熟练运用应用文一般规则的目的。须要说明的是,在练习过程中安排形式多样的变式练习决不是为了让课上得好看,也决不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为了通过“变换运用规则的情况的非本质特征,突出其本质特征,以说明规则适用的条件和如何使用规则”。
  在教学策略上同时还采用了“同伴合作”学习策略。在教室课桌的排放上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并行靠拢。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小组内的提问、释疑、讨论、评价为主的形式。采用“同伴合作”学习策略的前提是本节是复习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学生学习小组成员是在自选的前提下,由教师进行合理调配。采用这种学习策略的理由为:(1)希望去年检测出来的在应用文写作方面尚有不足的少部分同学在同伴辅导下,达到教师辅导尚未达成的效果;(2)进入毕业复习,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共同创造良好的复习互助氛围;(3)学习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进行,“同伴合作”学习策略也给了部分在该单元学习吃力的学生以个别的关注(当然这关注来自同学,更能增添学习动力);(4)“同伴合作”学习策略的给予一方,在辅导同伴的同时,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