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作者:卢 明
一、以文为本
洪镇涛先生认为“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立足于文本,紧扣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我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如果不紧扣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出现像洪镇涛先生所说的应坚决杜绝大量或不恰当引出的冲击文本阅读的相关材料或形式。比如有的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的阅读课,如果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图代文,不让学生领悟文本,发挥想象,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吗?比如,教学《最后一课》,如果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认真品味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描写,认真品析韩麦尔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而让学生一上课就大谈“爱国”,进行脱离文本的延伸拓展,我想,学生是不可能领悟文本的内涵的。洪镇涛先生提出的立足文本的内涵值得我们深思。如果阅读教学不引导学生把文章思路理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些,不通过反复朗读,深入品味语言,那么任何“花架子”都是背离阅读教学规律的。
二、以读为根
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阅读教学的主心骨是读。文章的情感和韵味,不经过反复诵读是难以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的。然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最基本的要求已经被我们的语文教师忽视了,现在的语文课,特别是所谓的优质课,很难听到学生有情有味的读,学生读的权利被教师的架空分析所代替。为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掌握正确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这种能力从何而来,答案是唯一的:让学生去读书,让学生去感受,让学生去体味。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阅读大量的精美文章,积累语言材料,获得语感,进而形成语言能力。语感不是教师能够讲出来的,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中熏陶渐染的。曾记得听洪镇涛先生讲朱自清的《背影》,那充满感情的朗读,将听者带进了一个美妙的情感世界之中,一声“满院狼藉”的朗读让人揪心,让读者深深体会到父亲在如此惨淡的家境下对我的真挚的爱是多么的伟大,这比教师重复千万次“父爱如山”更令人动容。
三、品读结合
洪镇涛先生认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还要辅之以品,以读为本,品读结合。读是根本,品是核心,以读促品,品读交融。因此,我们的课文阅读教学要在读中品,在品后读,品读结合。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鉴赏,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尤其是对文章中的重点精妙词句进行品析。在品味语言这方面,洪镇涛先生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比如:采用“加一加”的方法,即在原文上增加字、词、句子,或段落等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采用“减一减”的方法,让学生在课文上删减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的妙处;还有“换一换”、“调一调”、“联一联”、“改一改”“读一读”等好的方法,都是洪镇涛先生毕生教学经验的总结,它们确实是品味语言精妙的良方,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催化剂。
四、读写结合
洪镇涛先生的阅读教学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一直运用这种教学观指导我的教学,实践证明收效很大。这里我想补充一点我个人的想法。即阅读教学还应读写结合,实现读写一体化。因为,阅读是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而写作则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包括说和写两个方面,输出信息是内化知识后的展现,是运用阶段。如果阅读教学只停留于字词句的意义之上,奔忙于繁多的字词句含义的挖掘里,那么,学生写的能力一定会受到束缚,阅读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从作者作文的意图上思考,才能深入理解文字。写作教学不能局限于纯技法的讲解上,它必须以一定的范文为载体,进行思想、语言、技能的领悟与积累,然后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因此,只有从阅读材料中汲取语言精华、思想精华、情感精华、写作技巧精华,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说阅读是对作家作品的理解感悟,写作是对作家作品深层次的感悟。读是基础,是为写做准备;写是运用,是更深入的阅读。有鉴于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让学生从对课文的品读上挖掘写作资源,从教材中挖掘作文方法,从教材中挖掘作文思想、情感、内容素材,从教材中挖掘语言素材,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卢明,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