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速诊病句十望
作者:田 军
四、望关联词,检查是否患有搭配不当或位置失当、不合逻辑、滥用词语病。
复句的语病,有很多是关联词的使用问题,主要有四种情况: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位置错放,关联词不合语意,分句的顺序不合理(主要是递进关系的复句)。较难辨析的是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正确,解决这一难题的简便办法是:如果一个复句只有一个主语,则主语在前,关联词在后;如果一个复句有两个主语,则主语在后,关联词在前。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97年全国卷)
2、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2006年湖南卷)
3、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2004年北京卷)
4、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2005年北京卷)
5、槐茂酱菜口味独特,深受百姓欢迎,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所以仍然畅销不衰。
例1,“无论……都……”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无论”后只能带由“还是”“或”组成的词语,而不能带并列短语,“干部和群众”应改为“干部还是群众”。例2中,关联词“不只是”(表递进关系)与“而是”(表并列关系)不能搭配,可将“不只是”改为“不是”。例3句中“不是”一词语序不当,应移到“质量”前面。例4,递进关系前后分句颠倒了,不合逻辑事理。例5,前后分句无因果关系,“所以”多余,这是滥用关联词语。
五、望介词,检查是否患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病。
常出现的介词有“由于”、“通过”、“经过”“为了”、“在”、“根据”“关于”、“对于”、“鉴于”等等。在介词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缺少主语、主客颠倒、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漏用滥用、造成歧义。
1.以介词开头的句子,要检查句子是否缺主语。
介宾短语在句首,第二分句开头为动词,往往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
①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6年江西卷)
例①,缺少主语,可删去“由于”。
2.错用介词。
介词的误用,造成语意不通。
②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2004年浙江卷)
例②,“关于”用词不当,可改为“对于手机质量的投诉……”或“手机质量方面的投诉……”。
3.主客体颠倒。
句子中有“与”、“和”、“对”、“对于”、“关于”时,要考虑主客位置是否倒置。
③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2004年春卷)
例③,“中国近代史”是客体,“人”是主体,应当是“人对近代史熟悉”,而不是“近代史对人熟悉”,主客颠倒。划去“对于”使“大多数中学生”成为主语。
4.介词缺宾语。
④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2006年安徽卷)
例④,成分缺漏。“以”是介词,必须带上名词性的宾语,正确的说法应是“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的精神……”
5.漏用介词。
发现了一个介宾短语,看句中是否还隐含着另一个介宾短语并漏掉了介词。因为两个相同或相近的介词连用时,往往漏掉一个。
⑤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2006年广东卷)
⑥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2006年浙江卷)
例⑤,缺少介词,可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前补上介词“在”。例⑥,“同行”缺少介词支配,应在“和”前加上“与”或“同”,因为介词“和”所带的宾语是“学术观点”。
6.表意不明,造成歧义。
句中有介词“对”,要考虑是否限定不清,造成表意不明。
⑦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1996全国)
⑧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2003年全国卷)
例⑦和例⑧,属于介词“对”限定不清,造成表意不明,有了歧义。大家气愤的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还是“护林员揭发的问题”?警方“愤慨”的对象是“报案者”,还是“围观者”?
六、望数量短语,检查是否患数量增减表示不当、前后矛盾、搭配不当或语序失当或歧义病。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数量词,先看其本身表达是否正确,再参照其前后(紧邻)的内容,看搭配是否相符或者表述是否明确。
一看:数词前后是否重复。
注意点: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等。
1、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2003年春季卷)
例1,“至少”和“以上”表数字矛盾,只能保留一个。
二看:数词前后是否矛盾。
数量短语在计量表述上应注意:增加(减少)了,增加(减少)到,前者接净数,后者要包括底数。表数量减少(缩短、降低、便宜)时不能用倍数。平均数是确数,不是约数。
2、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2006年广东卷)
3、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6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例2,数目的减少只能说减少或降低百分之几,而不能说减少或降低几倍,可将“九倍”改为“90%。”
例3,“平均数”是确数,不应是约数。
三看:句子出现数词和集合概念的名词时,考虑是否搭配。
4、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2006年北京卷)
例4,数量词定语“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不能修饰集合概念“桃林”,可将“桃林”改为“桃树”。
四看:句子中数量词或数量词加名词与“的”、“和”、“或”,考虑是否有歧义。
5、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2004年全国卷)
例5,“数百位”是修饰“死难者”还是“亲属”,不明确。
五看:数量词作定语,考虑语序是否合理。
6、考古科学工作者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998年全国卷)
7、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2005年广东卷)
例6,“两千多年前”位置不当,应放在“出土的”之后。例7,句中定语“180多家”的位置不当,应放“单位”前面。
七、望代词,检查是否患指代不明造成歧义或重复病。
代词有人称代词(“他”、“她”、“自己”)和指示代词(“这”、“其”、“此”),用来指代句中内容,要考虑是否指代不明。前面罗列几个方面,后面代词指代不明的情况要格外注意。
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2004年全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