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中国古代廉吏诗三题

作者:黄培需




  南宋的余良弼,字岩起,顺昌(今属福建)人,建炎进士,历官直秘阁。其子名大雅,师从理学家朱熹学习,给家寄信说他读书很有收获,余良弼给儿子写了这首《教子诗》:“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幸有明窗并净几,何劳凿壁与编蒲。功成欲自殊头角,记取韩公训阿符。”要他珍惜时光,学有所成,并用匡衡凿壁偷光、路温舒编蒲写字的艰苦勤学故事鼓励他发奋读书,并要他牢记韩愈教训阿符的话。
  前面说过的明代的况钟,他在《示诸子诗》中写道:“我生际承明,幸厕春官列。虽无经济才,尚守清白节。汝曹俱长成,经史未明彻。岁月不汝延,努力无暂辍。圣学苟能穷,斯克续前烈。非财不可取,勤俭用无竭。非言不可道,处默无祸孽。临下必简严,事上务和悦。持心思敬谨,遇事毋灭裂。惟能思古道,方与兽禽别。”他把此诗作为“庭训”,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处世。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清末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曾以“去贪尚廉”为重点整顿吏治。他的儿子来看望他,他给儿子订了一个“戒约”:“在督署住家,要照住家规模,不可沾染官场习气、少爷排场,一切简约为主。”他在《二十九岁自题画像诗》中写道:“十数年来一鲜民,孤鸹肠断是黄昏。砚田终岁营儿哺,糠屑经时当夕飧。五鼎纵能隆墓祭,只鸡终不逮亲存。乾坤忧痛何时毕,忍属儿孙咬菜根。”“咬菜根”意为能吃得苦、受得穷。古人说:“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南宋诗人陆游,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归隐家乡。他的次子子龙任吉州(今江西吉安)司理参军,陆游写下《送子龙赴吉州掾》一诗,诗曰:“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出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一钱不贪,人欲谗毁也无从置喙;生活贫困,衣破露肘,鞋烂露趾,虽被别人耻笑,回家却睡得安稳。正如古语说的:“官到能贫乃是清。”
  明代耿鸣世,字茂谦,山东新城(今桓台)人,隆庆进士,官至应天府按察使。做知县时减赋灌田,驱逐污吏,很受百姓欢迎。其子在南方某地做官,其妻徐氏写了一首《寄子诗》,诗曰:“家内平安报尔知,田园岁入有馀资。丝毫不用南中物,好作清官答圣时。”她告诉儿子,家中平安,衣食无缺,不要带回当地的土特产,做一个清官,为民办事,为国效力。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有其父必有其子”。
  黄培需,河南省文学院研究员。本文编校:覃少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