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拜师伏台周济替身 追舟纵敌徐丁担罪








  鲁肃见徐盛、丁奉已经接令而去,急得他涕泪交注,痛楚万分。心想,他们大将的马跑得快,我两条腿怎赶得上四只蹄子?他们一去,孔明定死无疑。因为他借到了东风一定很高兴,以为帮了江东这么一个大忙,周都督自然对他十分感激,必定前嫌尽释,亲自去接他下坛,为他庆功。谁知周瑜这般丧天良,竟会派两个大将去杀他?功劳大得连头都掉下来了!我特地把他请到江东来,他为我们出了那么大的力,结果落得如此下场,可怜不可怜!可悲不可悲!我鲁肃怎么对得起他!又怎么对得起刘皇叔相托之恩!
  鲁大夫忠厚善良,心肠软,想到此处,不由得泪如雨下,“军师死得可怜……”鲁肃哭了一会,突然煞住。用袍袖把眼泪一揩,“哈哈哈哈!”破涕为笑了。他想,人家都说我踱头,我一直不服气,今天一看哪,还真有点踱的。你想,诸葛亮与天都有商有量,难道自己的死日他会一无所知么?大都督屡次设计害他,都被他未卜先知,安然处之,今天的事情他会料不到吗?即使他一时疏忽,那天神天将会护佑他,及时提醒他:老朋友,你不辞辛劳地向我们借风,帮周瑜的忙;你可知道,他非但不感激你,反而恩将仇报,马上要派人来杀你了。你快走吧。所以,先生肯定早已远走高飞了。也可能是军师想走,却被天神天将叫住了。跟他说,你放心,有我们在这儿,周瑜害不着你。我们既然肯把风借给你,当然也就不会看着你蒙难。让他们来好了,我们收拾他们不在话下的。那当然,大将怎么碰得过天将呢?徐盛、丁奉执了宝剑冲上去,经不住天将的轻轻一腿,咕隆咕隆地滚下坛去,跌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哈哈,有趣!我还是等在这里耳听好消息吧。
  周瑜等到怒气稍平,估计鲁肃也早已走了,便从内帐回到寝帐。一看,咦,踱头还没有走?只见他一个人在那里指手划脚、叽里咕噜不知讲些什么话,脸上还笑嘻嘻。这是怎么回事呢?他想,先不去管他,反正徐盛、丁奉此时肯定已到七星坛了,马上可以把诸葛亮的脑袋搬下来了。都督坐定身子,摆好了一副耳听好消息的架势,等候外面报来。
  再说徐、丁二将,当时见都督恶狠狠地把令箭丢在地上,知道难以收回成命了。故而两人相视片刻:看样子只能去了。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从良心上讲,我们也对得起诸葛亮了,可以说问心无愧。奉公差遣,将令难违,孔明军师也怨不得我们的了。于是,徐盛拾起令箭,同丁奉一起跑出寝帐。在外面点了五百兵,吩咐他们统统上船待命。因为都督命令要分水陆两路的。但现在水路还不必立即出发,只叫军士们作好准备,等候命令。两将各自跃马扬鞭,片刻之间,已到南屏山山套口。
  马忠一看,来了两员都督的护卫将军,手捧大令,知道是来杀诸葛亮的。便对他们眨眨眼睛歪歪嘴,意思是:孔明还在里边,没有出来,否则我早就把他抓住了,你们快进去吧。
  两骑马扫进山套。虽然此时天已拂晓,但山套中还很黑。只见七星坛上灯火辉煌,无数旗幡在东风中猎猎飘扬。
  坛上坛下那五百小兵经过一夜的折腾,全都筋疲力尽,即使现在允许他们看,也无人有这个胃口了,大家沉着头,闭着眼,有的把手里的旗杆当拐杖,歪歪扭扭,都快要打瞌睡了。唯独那个眼开眼闭的老兄毅力最好,坚持到底,精神不减昨晚,非要亲眼看一看天神天将是什么模样不可。现在听见马蹄得得之声由远而近,他一只眼米成一条缝,目光从眼梢上瞟过去,一看,果然来两个天神天将,一个金盔金甲黄骠马,一个银盔银甲银鬃马。心想,军师还以为他们是乘航船来的呢,他刚刚到江边去接,怎么他们到底是从南天门骑了马来的?当然,天上的事,人间的凡人怎么料得到呢?他们是乘航船来还是骑着马来,哪能凭军师来料断呢?小兵仔细一看,咦,这两个天将好象面熟得很。一个象是徐盛徐将军,一个又象是丁丁将军嘛!奇怪,天将的面孔和我们三江的大将很象,好似同胞手足。――什么象不象,本来就是这回事嘛!你自己要睁大双眼,转过头来正视一下,这样眼开眼闭地眯,怎么眯得清楚呢?
  徐、丁二将到七星坛旁下马,提着甲拦裙锵锵锵锵步上七星坛。徐盛在前,丁奉在后。一路往上爬,一路在思忖:孔明先生,但愿你已经远走高飞,不在坛上了,那末,你也活了命,我们也可以回去交令,责怪不到我们的头上了;如果你还没有走,这就没法了,公私两难兼顾,只能对你不起了。你死了以后,去找大都督算帐,与我们无关,我们不过奉公差遣,将令难违……
  走到顶层一看,糟糕!孔明非但没有走,而且还在那里虔诚地伏台。头戴纶巾,身穿鹤氅,伏在半桌上一动都不动。徐、丁二将想,诸葛亮啊,你那么能干,样样料事如神,风都可以借到,自己的死日却不得知!而且现在东风已起,你还要在这里伏什么台啊!你这个聪明人今天怎么成了傻瓜了呢?!徐、丁二将又气又怨,脱口而出:“嗨,昏了,昏了!”
  嗨!奇怪。你们一说昏了昏了,那伏台的却把头颈慢慢地伸长了。
  徐盛、丁奉倒吃一惊:怎么,你知道我们来杀你了,故意把头颈伸伸长,让我们动起手来方便些,是吗?又咕道:“真是昏了!真是昏了!”
  你们越说昏了,他的头颈也就伸得越长。
  二位将军,你们看看仔细呀!伏台的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孔明岂肯呆在这里白白等死,这是他的高徒周济在为其先生尽忠效力啊!
  孔明的第三次登坛是算准了时辰的。从大营出来,同周济二人走得极慢。到马忠营内再耽搁一会。见一旁点燃的时辰香上卯时将完,辰时快到,才起身带着周济出马忠的营头。前两次上坛都除掉纶巾鹤氅的,这次却不然,只是脱去靴袜,拖着草拖鞋一路进山套。到了七星坛上,叫周济站在旁边看,他自己仍旧拿着净盂、桃木剑假装四方祝告,实际上眼睛一直在注意四周的旗幡。到卯末辰初,见旗幡突然从东南飘向西北。东风来了。心想,它来了,我要去了。便对周济讲,贤契,天神天将马上要到了,我要到江边去迎接他们。但现在还不能断定他们究竟是不是坐船来,或许骑着马从南天门下来亦未可知。如果我到江边去接,而他们却在山顶上接了脚之后上七星坛来了,一看我不在坛上,他们马上就要走的。一回到天上去,再请就请不到了。他们生了气,东风也就借不到了。反过来,我在这里等,他们倒坐船来了,见江边没有人接,又要一气而走的。周济说,那怎么办呢?先生讲,幸亏我收了你这个学生在此。我到江边去接,你代替我在这里伏台。天神天将上来一看,见有人在伏台,他们就不会马上就走了。好在我到江边接不着他们,立即就会回来的。周济说,如果被天神天将看破伏台的不是你,而是我的话,他们要发脾气的!孔明说,不妨,你只要穿上我这身衣服就行了。孔明就叫他伏在台上。自己把纶巾摘下来,往他头上一套。纶巾的尺寸大,周济的脑袋小,一套上去,前面罩到眉毛上,两边盖没耳朵尖。孔明再把鹤氅卸下来,往周济身上一披。孔明身高八尺,周济身材矮小,鹤氅披上去,上面的领圈接牢纶巾,两边包过去把耳朵也包住,下面连鬓脚都遮没。孔明叮嘱道,我不叫你站起来,你无论如何不能动,也不准开口。但有一句话要牢牢记住:听到靴子声、铠甲声,便要把头颈伸长。周济十分认真地回答道:“是。”――还“是”得出,真是定做的死坯。
  这时候,孔明裸头、赤脚,披头散发,身穿短套。临走之前,用手指在周济背后画几圈,口中念念有词。什么意思?下回书中将有交代。就是等到周瑜上坛来收兄弟的尸首时,这死尸的脑袋虽然没有了,身子却还会竖起来,吓得周瑜半死。孔明见东风已经刮紧了,心想,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便匆匆下坛,拖着草鞋,踢里趿拉往江边跑去。
  孔明刚走不久,徐盛、丁奉就赶到了。周济伏在台上,听到脚步声、铠甲声已到身旁,心想,莫非天神天将真的来了?好快呀!头不能抬起来,眼睛只朝下看,果真看见四只穿战靴的脚。暗想,两员天将,一点也不差。但是孔明的脚不看见。老师不来,不能爬起来的。后来听到天将在讲“昏了,昏了”,周济想,我一点都不昏啊,完全遵照老师的吩咐做的呀!再一想,哦,对了。老师再三叮嘱,听到靴子声、铠甲声,就要把头颈伸长。大概天神天将喜欢长头颈的,也可能这是接头的暗号,表示和天神天将是自己人。这么要紧的事情,我竟忘怀了。那末,赶快伸头颈。心想,我的名字叫尚瑾,我的颈(瑾)也伸得算很长(尚)了,怎么还讲我昏了呢?――其实,你赶快把头抬起来,还可免一死。然而,他没有老师的旨意,不敢动弹。
  徐盛、丁奉哪里想得到会有这样偷梁换柱的事情。他们也在想,大概天神天将告诉孔明:你的阳寿只有二十七载,今天就是你的死日。这是天数,在劫难逃;我们也帮不了你的忙。你还是干脆大方些,周瑜派人来杀你时,你伏在台上,头颈伸伸长,引颈受戮,免得人家为难。因为他们也是无可奈何。索性临死前当作成一桩完满的好事吧。反正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所以他非但不逃,反而摆出了一个吃刀的架子,听天由命,任凭宰割。既然如此,那就动手吧。
  徐盛对丁奉用嘴巴一撅:“丁兄,请吧!”
  丁奉非常谦虚,不肯将此功劳占为己有,对徐盛摇摇头:“你来你来。”
  两个人真会客气,你请我请,象喝喜酒似的。其实都是下不了这个狠心。难道身为大将,连杀一个都不敢,那他们怎么驰骋疆场呢?须知,战场上是杀敌人,各事其主,身不由己。你不杀掉他,就会被他杀死,这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但诸葛亮是才高智广,屡建奇功的人,在对付百万曹兵中是自己人,大家都对他深有好感。他现在毫不抵抗,伸长了头颈叫别人杀,这就更加觉得手软了。所以,两个人推来推去,谁也不忍心亲手杀死这个毫无过错的大能人。
  最后,徐盛对手中的令箭指指,隐隐然:我手捧令箭,动手不便。
  丁奉想,好吧好吧,别延误时间了。要是等一下孔明抬起头来,对我们笑眯眯地拱拱手:“二位将军何故屈死无辜?”这就要命了。赶快动手吧。于是,抽出寒光闪闪的三尺龙泉。恰好是周济的头颈伸到了不可再长的当口。丁奉看准目标,然后眼睛一新,手起剑落。“咔嚓!”周济身首分离,血染七星坛。――真可怜!在家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却奉了阿嫂之命特地来看看阿哥,哪知竟会看掉一个脑袋;而且就是阿哥派人来杀的,真正的凶手就等于是周瑜自己!
  尸体因为磕在半桌上,所以没有跌倒。脑袋“得儿……噌!”落到地板上,滚到徐盛的脚边。徐将军想,人是丁兄杀的,这颗头我来拎吧。所以他左手捧令箭,右手伸下去时,见死人头上的纶巾已经落掉,就把发帚一把抓牢。――那末徐兄啊,你把它拎到眼前照照相呀!只要现在一看穿是假的,马上追到江边,诸葛亮还没有下船呢。――徐盛哪里敢看呢!杀他都是出于无奈,怎么还忍心看他的首级?心里想,让都督去看吧,他希望孔明死,现在夙愿已偿,让他去高兴吧。所以就把这脑袋往身后一放――真是标准的瞎猫拖了死老鼠――对丁奉把头一扬:“丁兄请!”
  还要客气,叫丁奉先走呢!如果你走在前头,丁奉跟在后面;那即使他是无意的话,也总会看到你身后的这颗脑袋的,或许还能发现不对。现在叫丁奉先走,那就一个都看不清死者的真面目了。
  丁奉把宝剑上的血迹在靴底上蹭掉,“哐,刮!”入匣,返身下坛。徐盛腾腾腾腾跟在后面。
  眼开眼闭的老兄一看,哎唷!天神天将果真要杀人的!这家伙一吓,两只眼睛全部紧闭,唯恐被挖掉。
  徐、丁二将上马背,出山套,直到陆营前下马,步入寝帐。
  周瑜正在测度他们此去成功与否,一听铠甲之声,知道回来了。都督手撩雉尾,注目向前一看,见丁奉两手空空,徐盛一手捧令,一手好象拎着一样东西,鲜血还在滴下来。周瑜不觉心花怒放,仰面大笑,诸葛亮的脑袋终于拿下了!
  鲁肃一看,啊,真的杀掉啦!更是大放悲声:“啊呀,军师死得好可怜哪……嗳,天神天将,尔等好枉空!”
  他有气没处出,痛骂天神天将了:你枉空是神仙,风倒肯借的,老朋友的性命却不救,既不指点他,又不保护他,害得他枉死剑下!鲁肃如丧考妣,在帐上捶胸顿足,号啕大哭。
  徐盛、丁奉走到周瑜面前,禀道:“大都督,小将等交令。”
  周瑜接过令箭,往桌上一放。问道:“二位将军,其功非小!”――杀了他的亲兄弟还要嘉奖别人呢――“孔明首级何在?”
  “在此。请虎驾验首。”徐盛把死人脑袋呈上去。
  周瑜用左手把死人头的发帚抓牢,拎过来,暂时还不看。先要问个明白:怎么去杀的?谁下的手?诸葛亮临死时表现如何?是痛哭流涕,苦苦哀求,还是泰然自若,视死如归?待等问明之后,再全神贯注地把死人头看一遍,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一通:孔明哪孔明,你本事再大,结果还是死在我周瑜手里。故问道:“二位将军,尔等怎样将诸葛亮的首级拿下的?”
  徐盛答道,我们以为他一向料事如神,一定早已逃之夭夭。哪知上坛一看,他非但没有走,而且还在伏台。老实说,我们倒还有点不忍心下手,脱口说了声昏了昏了。不料一讲这句话,诸葛亮就把头颈拚命伸长。
  周瑜想,哎唷,孔明那么硬气,伸长了头颈等你们来杀?!这个人平常做事与众不同,死也死得别出心裁。又问:“那末,是哪位将军下的手?”
  “小将我!”丁奉双手拍着胸脯,骄傲地回答。――现在你还十分神气,马上就要叫你站不直了!
  “既然如此,为何首级却在徐将军的手中?”
  徐盛说:“因为这脑袋滚到了我的脚边,所以小将顺手拣起。”
  “噢哦!原来如此。”
  事情的前后经过都问清楚了。周瑜想,这下要仔仔细细来欣赏欣赏诸葛亮的这颗六阳魁首了。故而左手提着发帚,右手在死人头的后脑勺上一托,正好人面对肉面。周瑜带着几分得意和嘲讽的目光,对死的面孔注目一望――“嗳!徐、丁二将。”
  “在。”两人并口同声应和道。
  “尔等太觉过份了!”
  徐盛、丁奉有点糊涂了:说我们太过份了,这是什么意思?你叫我们去杀诸葛亮,我们一剑就他结果了,怎么又埋怨起我们来了?不知过份在什么地方,倒要问个明白:“请问都督,小将们哪里过份了?”
  “尔等缘何把孔明的须髯剃了啊?”――我叫你们去拿下他的头来,没有叫你们去刮掉他的胡子呀!
  原来周济同周瑜一样,没有胡子的。所以都督一看,就发现了问题。心想,孔明的三绺清须到哪里去了呢?就算在宝剑锋上带掉一些,也没有这么干净、彻底的呀!可是你们给他修了个面哪?
  且慢。难道周瑜连自己的兄弟都认不出来吗?的确一时难以认识。因为头装在身上时和拿下来以后是完全不同的。血一流干,头就会缩小,面色象香灰,无法与脑子里活生生的形象相比,就象大病初愈的人不能和健壮时相比一样。更主要的是,在周瑜的思想上,一直在想象出各种各样死诸葛亮的模样,根本没有想到会有第二者顶替。初看之后,第一个感觉是与活诸葛亮的形象面目全非,不象诸葛亮。至于象谁,一下子还来不及考虑。
  不过,这毕竟只是刹那间的事情。徐、丁二将还没有明白过来,还在回味着都督的问题:什么把他胡子剃了?谁剃的?周瑜已经认了出来,一看清这是自己兄弟的脑袋,大都督心如刀割,浑身无力。到底是同胞手足啊!活着是棵草,死了变成宝。他想,兄弟特地代我家眷来看看我的,刚刚从老远赶到这里,弟兄俩还没有说上几句贴心的话,就已经送掉了一条性命,而且是死在我的大将手中。兄弟死得冤枉,死得好惨啊!想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滴滴嗒嗒淌在死人的脸上。泪眼中好象看见兄弟的头在自己手中摇晃: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鲁肃一个人在闷哭,现在忽沉耳边还有人在啼哭的抽泣之声。他边哭边想,哪个好良心的在陪我一道哭呢?回头一瞥,见周瑜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比自己哭得更悲伤。心中暗暗骂道:你的做功倒不错,杀了人还要猫哭老鼠!假情假义假慈悲,别来这一套。再对周瑜一看,不象是装腔作势,眼泪如断线珍珠相仿,动了真感情,哭得很伤心。鲁肃倒觉得奇怪了:你千方百计要他死,为什么他真的死了,你又要这样痛心呢?鲁大夫把眼泪擦一擦干,撩着三绺清须探过头去一望――“哈……杀得妙啊!”――他还喝得出彩呢!“天神天将果然法力无边。”――他们会把人头掉换的。真所谓偷鸡不着蚀把米,害人即是害自己啊!
  徐、丁二将也觉得苗头不对。凑上来一看,“嘿……”哭笑不得。杀了大都督的嫡亲兄弟,那还了得!两连忙双膝跪下:“大都督,小将等真该死!怎么能把虎驾的胞弟杀了!请都督马上把咱们斩首,替你的兄弟报仇雪恨。”
  徐盛埋怨丁奉:“你这王八蛋瞎了狗眼!”――倘然看清了再杀,也不会错杀了;你杀错了人,害得我也要陪你去见阎王。
  丁奉责骂徐盛:“你这浑蛋也不看一看!”――你看出来杀掉的却是周济的话,我们也不必回来交令了,索性逃走了拉倒,还回来找什么死呢?!
  说也奇怪,徐、丁二将自从在七星坛上杀错了人之后,就象中了邪一样,一直要倒二十年楣呢。寿短的已经等不及出头了。幸好这两个人都是长寿的,丁奉要活一百多岁呢,可谓长命百岁,是江东最后一任――第六任大都督。等他死时,曹家的天下早已完蛋,北方由司马炎一统,建立晋朝已七年了。
  现在周瑜倒并不怪罪徐盛、丁奉,只恨诸葛亮实在奸刁恶毒。他想,冤有头,债有主,你跟我有仇,就来找我算帐。欺侮我兄弟,叫他做替身,害掉他一条性命,也算不了大丈夫!――这就是周瑜的逻辑!他自己几次三番暗算诸葛亮倒自大丈夫的。现在他听到徐、丁二将说出“报仇雪恨”四个字,心想,不错。人死了不能复生,哭又有什么用?就算自己兄弟命短夭逝。只有把诸葛亮抓回来,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才能报我兄弟之仇,消我心头之恨。既然他没有从陆路上逃走,那末肯定是走的水路。马上追上去,估计还赶得上。于是,周瑜忍住悲痛,咬紧牙关,就把方才那支令箭拿起来,对着下面喊道:“徐、丁二将,速速驾舟追赶上前,将诸葛亮生擒活牛,将功抵罪。”说罢,把令箭往下丢去。
  方才两个人你推我让不肯接令,还要为孔明讨情,现在却把这支令箭象抢似的抢了就走。闯下了大祸,想再立功补过。心里都在怨孔明:我们本来就不愿杀你的,你能溜掉,大家太无事。为什么还要放一个替死鬼,给我们上当呢?害得我们差一点性命不保。你这一计要害三个人,太辣了。不要怪我们绝情,只有抓住了你来换我们两条性命了。所以,接了令箭就往外边飞奔而去。
  鲁肃看到现在,已料到孔明溜之大吉,无法追回了。因此对着周瑜笑道:“哈哈!都督,你不必相送军师了。”
  周瑜说,我哪里会去送他,我是要徐、丁二将抓他回来,再送他到来的路上去。
  鲁肃道,今天我跟你说了吧。上次草船借箭前夕,我跟他说,你三天交不出十万支箭的话,还是赶快逃回樊口山去吧。他说,不,我来得清,去得明,回去的时候一定要你们都督相送。我想,你都督是绝对不会送他的。现在你派徐、丁二将去追,我料定是追不上的,一路尾而去,恰似相送一般,正好如了他的愿。
  周瑜想,你这家伙专门吃里扒外,胳膊往外弯,今天不打自招。我不相信诸葛亮能插翅飞过江去!
  周都督和鲁大夫都在此地等待消息。徐、丁二将一口气奔到江边,幸得五百弟兄都在船上整装待发。两将跳上船头,吩咐立即开船,往南屏江口方向追赶。霎时金锣响亮,侧篷高扯,往东追去。
  如果你们在七星坛上看破机关,马上追上去,孔明是来不及逃的。但诸葛亮料定你们当场一定不看。等到周瑜看清,复番再追,为时已晚矣。
  孔明下了七星坛,向南屏江边急步奔去。虽然他平常踱惯方步,很少有人见他急匆匆步履慌乱的样子,但到事情紧急,危及性命之时,照样只得飞奔。此番他在江东一个多月,就奔了三趟:智激周郎,奔第一趟;第江初次交战,代理指挥,奔第二趟;今天逃回去,奔第三趟。一出山套,开已放明了。孔明想,前两次到江边来看,都没有发现赵子龙的船,现在肯定来的了。他奔到江边,站定身子对江面上一看,白茫茫一片,水天相接,船影全无。心里暗暗着急:怎么,赵云的船还是没有来啊?!啊呀,主公啊!你如此粗枝大叶是在拆自己的台脚!我死是小事,但汉室难以复兴了。你的三分天下,全靠在这次赤壁大战啊!要想在大火之中发财,站稳脚头,再图西川。现在基业刚要开头,你就出这么大纰漏。不过,孔明再一想,慢。这条江岸弯弯曲曲,或许赵云的船停泊在哪个港湾里,我看它不见,那末,让我来叫叫看。
  有人说,诸葛亮是以击掌为号的。其实,此时此地,击掌与呼唤并没有什么区别,毕竟离开七星坛已有一段路,不会有人听见的。再说,如果赵云在此,即使有人听见声音也不要紧:子龙的船假如不在,哪怕诸葛亮一声不吭,也迟早要被生擒活捉的。孔明打定主意,向江面的左右两边连续不断急促地喊道:“子龙!子龙!”连叫两声,江面上毫无回音。
  “啊呀子龙!”加了“啊呀”两字,还是不见动静。
  此时,耳内隐隐传来金锣之声。孔明知道这是水路上追兵赶来。心想,如果他们把南屏江的口子封锁住,那末我真的插翅难飞了。周瑜本来要杀我,现在他死了个兄弟,对我更是恨尽毒绝。把我抓住之后,肯定不会让我舒舒服服一刀毙命,必是要对我百船羞辱咒骂,然后把活活折磨死。与其这样惨死,还不如让我自己跳进南屏江中淹死,少受皮肉痛苦和精神摧残……诸葛亮居然也会弄到这等地步。这时孔明想,虽然我安排得一丝不苟,谁料想到最后会出这种事情来。看来大汉四百年江山,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了。因此,他对着江面大叫了声:“也罢!如若追兵赶到,只有待亮投江一死便了!”
  诸葛亮倘若真的把须髯一撩,眼睛一闭,朝江中一蹿,跳了下去,,这么大的江面,那尸首都没处捞。诸葛亮真的一死,别的我不担心,这书就没法说下去了。所以不能让他跳的。
  其实,赵子龙早就来了。两回书之前就说到他的渔船已经驶过了七芦湾了。赵云到此地,还未敲三更,孔明的初次登台还都不曾开始呢。赵云知道时光尚早,按照军师在锦囊上的吩咐,要等到天亮时他才下船呢。子龙是个细心人,他想,还有足半夜多时间,我这条船就这样停留在江边面上,万一江东的水巡哨看见,事情就麻烦了。他见两岸浅滩上的芦苇非常茂密,是个隐蔽所在,就把小船撑进对岸的芦苇丛中。赵云太谨慎了,其实不需要这样周到的。诸葛亮是这里的水军参谋官、长江总巡哨,所有的巡哨船都归他分拨调遣的,他叫你到南屏江来接他,自然不会让水巡哨闯到这个角上来。你只管放心好了。但是子龙并不知道,他以为总是小心无大错,所以孔明半夜里来看了两次,都没有发现。而他的那两声“嚯”,赵云倒都听到的,还以为什么动物的叫声或者是江东巡哨队的口令声、吆喝声,反而更加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天已大亮了,但由于芦苇又高又密,加上诸葛亮心急慌忙,因此仍旧没有看见赵云的船。子龙等人心焦,天刚拂晓,就命小兵到外面看看刮的什么风。小兵把头探出窗外,阵阵晨风吹来,芦苇都往东南方倒。回复道,西北风。连看几次,都是如此。赵云想,西北风中,军师不会来的,他在锦囊中关照,要起了东风才好回去,就在此时,突然感到一阵狂风吹过,小船被浪头抛了几抛,船身剧烈地摇摆起来,子龙马上再命小兵去观察,见芦苇都转了向,一齐朝西北方倒去:东南风。子龙知道军师就要来了,所以他严密注视着对江的动静。片刻之后,就听到岸上传来了“子龙!子龙!”两声呼唤。如果是张飞在此,马上就要答应了。赵子龙今天重任在身,格外小心在意,不敢轻易答应,他深知这是龙潭取珠,虎穴探子,危险极大,丝毫粗心不得,所以处处考虑得特别多。他一听这种声音不象诸葛亮,心想,军师叫起我来一向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那声音我听得熟而又熟,连那神态、动作都能想象得出。譬如,发令的时候,他拔了一支令箭,总要对我上下打量一番,然后抑、扬、顿、挫地喊道,“子呃――龙。”他的音调都是十分悠扬典雅的。而现在岸上这叫声急促而粗重,根本不象是军师的叫法。第三声,“啊呀子龙!”那更不对了,军师从来不起暴头的,哪怕天南坍下来,他也照样不慌不忙的。会不会周瑜已经得悉我要来接军师回去,却不知道我的船停在哪里,所以派人冒充了军师来骗我出去?须臾,又听到一声重重的“也罢!”两字,赵云倒猛吃一惊:罢什么?“如若追兵赶到,只有待亮投江一死便了!”啊呀!这一下赵云真的急了。心想,万一真是军师,被他这一跳,救都来不及救的。怎么办?子龙毕竟是巧将,灵机一动:有了。待我来答应半句,倘然对江确是军师,一听就能辨别出我的声音;若是冒充的,就不知道我是谁,只道是一般渔船。赵云想定主意,提高嗓门对小兵一声呵斥:“呔!船上人何故喧哗?”
  船上的小兵想,我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哪来什么喧闹之声,真是活见鬼!哪知道这是叫给岸上人听的。
  诸葛亮正要往江中跳下去,忽听“呔!”一声吆喝,先是一愣,顿时刹住脚步。再一听,是子龙的声音:来自对江芦苇丛中。嗬哟哟,好险哪!幸亏追兵未到,否则已经“轰隆通”下去了。嗨!今天我太粗心,子龙特别细心,都是太紧张的缘故,差一点自己逼死自己。孔明这才稳稳当当地问一声:“对江可是子呃――龙?”
  子龙听到这一声文文静静的问声,方才确信军师果真来了。忙应道:“对江莫非军师?”
  “正是本军师。”
  “正是赵云。”
  “快快摆舟过来。”
  “来也。”
  两个人隔着江面一言来,一语去,好象在说相声。
  赵云钻出船舱,跨到船头上,双手分开芦苇往对江一望,哎唷!披头散发,赤脚,短套,胡须蓬松,哪里还象个军师,简直同乞丐差不多。心想,怪不得声音也变掉了。是啊,他跟鲁肃过江时,身上一个铜细都没有带,一个多月混下来,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得把纶巾、鹤氅统统当掉,羽扇也卖了。子龙吩咐手下迅速把船摇往对江。片刻间,船抵西岸。赵云伸出手来:“请军师登舟。”
  孔明在他臂膀上一搭,跨上渔船,与赵云同到舱内坐定。立即吩咐:“快快开船,速速开船!”
  子龙传达军师的命令:“立即开船,扯起风帆!”
  孔明连忙制止:“不用扬帆。”
  子龙不解。说,为什么不扯篷?现在是东南风,樊口山在东北角,可以借到一半横风,快得多呢。
  孔明说,反正小船轻载,不扯篷,光划桨,也足够快的了。
  渔船很快驶出南屏江,进入长江,拨转船头,直往樊口山方向而去。
  后面徐盛、丁奉已经追赶上来。他们站在船头上看得清楚,见南屏江中摇出来一条小渔船,慌慌忙忙地往樊口山方向划去。他们想,孔明会不会就是坐了这条船仓皇逃跑的呢?只要喊一声就有数了:它肯停下来的,说明是真渔船,也孔明无关,我们再进南屏江去搜查,它若不肯停,并且划得更快,那末,不问可知,就偷偷地来接孔明回去的船。所以命手下喝停前面那条小船。
  大船上的吴兵齐声高喊:“呔!前面渔舟停下来!小船慢行啊!”
  小船船艄上的汉兵一看,一只大船向这里驶来。心想,不好了,后面追兵来了,而且越来越近。一个兄弟连忙钻进航船告急:“启禀军师,后面江东兵将驾着战舰追上来了。请军师定夺。”
  “退下。”
  赵云闻报追兵已近,心想,怕什么?有我在此。对孔明把手一拱,道:“军师,吴兵追来了。待末将前去抵敌。”
  孔明想,等一会要叫你出场的,现在还不必露面。对他笑笑:“嘿嘿!将军虽好,本军师不用。”
  赵云知道他有办法对付吴兵吴将,是在和自己打趣。便问:“那末军师便怎样?”
  “待亮亲自出舱。”
  “军师如此模样,有失体统。”
  “不妨。本军师在江东一月余,哪个不认识我诸葛亮?可谓熟不拘礼也。”
  “那末军师当心了。”
  “只管放心。”
  小船上的汉兵一声吆喝:“军师出舱。”莫道酱(将)缸打碎――架子尚在。
  孔明赤着脚,照样还踱起了方步。出船舱,到后艄站定。一看,后面一条大号战舰,扯起了三道风帆,渐渐追近小船。船上站满吴兵,已看得很清楚;为首的果然是那两员“天将”:徐盛、丁奉,他们在七星坛上杀错了人,迁怒于我了。
  徐、丁二将朝小船上看去,见船舱里走出一个人来,裸头、赤脚、短套,披头散发,三绺须髯蓬蓬松松:果然是逃走的诸葛亮。两人暗暗恨道:你为了叫我们上当,不异将自己的衣冠都脱给周济穿了。好一条金蝉脱壳之计,差一点送了我们的脑袋!两人商量道:我们现在不能用硬功。因为小船行得也不慢,而且还没有扯篷,一扯篷的话,我们的大船肯定追不上它的。所以只有用软功,把诸葛亮骗回去。于是,命令手下停止鸣金。江面上顿时安静下来,只有两只船冲击波涛的哗哗之声。徐盛、丁奉二人强装笑脸,对诸葛亮把手一拱:“哎!前面小船上诸葛军师,小将徐盛、丁奉有礼了!”
  “不敢。二位将军到此何事?”
  “军师向上苍借得东风,功德无量,咱们大都督感恩非浅,设下贺功喜宴,特地为军师庆功。不料军师不辞而别。所以大都督命咱们追赶而来,请军师回船,畅饮贺功喜酒,然后还要共议破曹的将令。万望军师快快掉转船头,随咱们一同回转三江。”
  军师对着他们一声冷笑,我专门给别人掮木梢的,而你们倒想来给我上当,怎么会给你们得逞呢?刚刚在七星坛上钻的圈套,你们已经忘记啦!真正可发一笑。孔明对他们用驾官指头一指,提高了嗓门――孔明生就一副好嗓子,中气也不错,只是平时落了静功,嗓子用得非常节约和讲究,轻易不肯高声。现在遇到这种非用高嗓门不可的特殊场合,他便把调门提高八度,开足共鸣腔,声音非常洪亮,传得很远:“徐、丁二将听了:想那周郎欲破曹兵,缺少东风,故而将台之上口吐鲜红。亮为助江东用兵,特向上苍借得东风三日。不料周郎心怀鬼胎,恩将仇报,命你二人上得七星坛,欲取本军师的首级。亮略施小计,金蝉脱壳。料定二位必然以假作真,误杀周济,而又不加详察。回至大帐交令,周郎方才看出乃是胞弟之头颅。顿时悲痛万分,而后杀性倍增,遂命二位再来追赶,拿到本军师,将功抵罪。尔等如此往返,故而来迟也。”
  徐盛、丁奉听完这番话,互相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心里想,我们这种人象端午日的棕子――被他裹(估)死了。
  孔明见他们听了沉默不语,继续说道:“二位将军,本军师奉劝你们不必追赶,速速回营传告周郎,命他早早安排破曹大事,休得错过东风。倘若尔等不听良言劝解,定要追赶,那也无妨,本军师有常山赵子龙在此。”说罢,也不管他们反应如何,自顾自返身进舱。
  徐、丁二将听说常山赵子龙也在船上,心里怦地一跳,假如赵云在船上,我们两人哪里是他的对手!要不要追?不追,回去不能交令;追,心里有点汗毛凛凛。再一想,不要再上他的当了。赵云这种名将怎么会在这样小的渔船上呢?他要来的话,定然乘坐大号艨艟,船上大纛旗高飘。坐这种船来,至多是偏裨牙将。孔明生怕我们紧追不舍,故意抬出赵云这块金字招牌来吓唬我们,让他可以安然无恙地逃回樊口山。这怎么办得到呢?既然已经追近了,岂能被他三言两语再吓退回去?此番再空手而回定然再被都督治罪。于是一声命令:“追!”
  顿时金锣之声又起,喧嚣不已:“呔!前面诸葛亮慢走哎――!”
  孔明回到舱里坐定。赵云上前问,军师,你与他们讲了些什么?
  孔明说,无非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利,劝他们不要追赶。最后把你这块牌打出去,吓退了他们拉倒。
  赵云说,不知能不能吓退噢?
  孔明说,你这块牌子是是在长坂坡百万军中一天一夜杀出来的,谁人不服?料想他们不敢追了。
  刚说到这儿,只听后面“乓……!”“诸葛亮慢走哎!”锣声、喊声交杂成一片。
  子龙说,你看,果然吓不退。看来我的牌子还不够呐,还不足以使敌人闻风丧胆。
  孔明说,不,不是不响,而是太响。他们以为,象你这样的名将决不会在这种小船上的,不过是用你的名字去骗他们。那末你就出去显一显身手让他们开开眼界。这样,他们就会死心塌地地回去了。
  赵云答应一声,转身欲走。
  “且慢。”孔明喊住他问道:“本军师命你携带的弓箭可在身旁?”
  “遵照军师吩咐,末将携带宝雕弓一张、月牙箭一支在此。”
  孔明点点头,从身边掏出一封信来,交给赵云。说:“将它绑在箭杆之上,射与他们。”
  赵云接过信来一看,是写给周瑜的。便问,军师一离三江,孙、刘便成敌国,缘何还要跟周郎书信往来?
  孔明说,虽则终成敌国,但通信仍有必要。我与他共事了一个月,临别总要留言几句。
  子龙心里明白,这信上不会有什么好言好语的。
  一点不错!这种信都是催命贴,周瑜看了要短命的。其实,这封信还比较客气,跟他开开玩笑而已。等以后到芦花荡时孔明给周瑜的一封信,他看了真的要断气的。
  这时候,赵云把信往勒甲缝里塞好,转身往后艄跑去。
  汉兵响报:“赵大将军出舱!”
  子龙提起甲拦裙跨上船艄,面对江东的大船,他负眉倒竖,虎目圆睁。喝道:“呔!来者吴兵吴将听了,可认识常山赵云否?
  徐盛、丁奉猛听一声喝,只见这员大将银盔银甲遍体银装。虽然大家都未见过面,但从赵云这种能够压倒一切的气概和威势上已经看出来,这个身材并不算高的大将,就是顶天立地的赵子龙,绝非冒牌。两将顿感震栗不已。全船吴兵也为之惊恐万状,“赵子龙!赵子龙……”
  就在这一阵骚乱之际,子龙从飞羽袋中抽出一支月牙箭,把勒甲缝里的信拿出来,往箭杆上一卷;狮蛮带上抽几根丝线,把信扎牢。
  徐、丁二将因为隔着一定的水面,看起来并不十分真切。只见这赵子龙蛮不讲理,出来就要射箭,又见他在箭上绕来转去,不知弄些什么名堂。心想,哦,大概在放毒药,射毒箭。人家的毒药箭就是事先准备好的,他怎么临时装上去的,象吃面条加胡椒粉一样?你想一箭射死我们两个吗?虽然你武艺高超,养由基地只箭射百步,现在相距这么三、四十丈水面,你的箭射得到的?再说,箭是暗器,要趁人不备而发,才能奏效。我们尽管本领比你差,然而,这么面对面看着你射,倘若还会被你射中,那我们确实应该死了。倒要看看你这一箭怎么个射法。
  赵云不慌不忙扎好信,左手从腰间摘下弓来,月牙箭扣上弓弦。划桨的弟兄明白赵云的意思,立即停止划动,等待后面大船靠近。赵云见大船进入射程之内,弓开如满月,三指一脱,“当!嘶――”一箭射去。只见满船的吴兵全都一个踉跄。
  正是:万般善言谁肯信,一支利箭方知真。
  欲知此箭奥妙所在,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