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语文教师与文学经典

作者:谢银根




  川端康成《雪国》,高慧勤(笔名艾莲)译,漓江出版社1985初版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8月版。以人民日报出版社版本(艾莲译)为最佳。她是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川端文集的主编。译本真实完整,不断修订,语言优美。
  此外,吴钧燮译的《简爱》、杨苡译的《呼啸山庄》、石永礼译的《双城记》、张谷若译的《德伯家的苔丝》(修订本)、赵萝蕤译的《荒原》、郑克鲁译的《茶花女》、李玉民译的《基度山伯爵》(人民文学出版社即将出版)、李文俊译的《喧哗与骚动》、施咸荣译的《等待戈多》、金人译的《静静的顿河》(贾刚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丰子恺译的《源氏物语》、季羡林译的《沙恭达罗》、纳训译的《一千零一夜》等等,译者都是译界前辈,是名家,他们的译品是可以信赖的。阅读名著不但要熟知名著的译者名,还要选择出版社,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拥有《围城》等现当代作品的独家版享有权;外国名著出版“时势造英雄”,人文社和译文社重振雄风,译林社难称老大,河北教育出版社已成磐石之固,北京燕山出版社也突显崛起。有规模成系统地出版外国文学名著,此五家值得信赖。
  语文教师肩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使命,一定要有“版本意识”,要善于选择好的版本、好的注本、好的译本。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阅读修养,才能根据新课标的阅读教学需要和本校藏书情况正确地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版本,或指导学生自行选择版本,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文学名著活动就一定会走上健康、有序和高效的轨道。
  
  语文教师还要有文学史意识
  
  新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推荐的文学作品,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可见,新课标的制定,融入了文学史的眼光,并将文学史研究的变化带进了课外阅读书目,如推荐沈从文的《边城》,反映了近年来现代文学史研究对那些偏重于艺术追求,而对现实需要回应并不及时或态度暧昧的非主流作家的作品的重视和推崇,呈现其应有的历史地位。这种变化,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为更多具有相当文学价值的作家作品进入中学生的视野开辟了道路,赋予了课外阅读一个多元文化场景。学生通过对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的阅读,粗略地了解了由文学作品串连起来的文学史。显然,新课标将课外阅读纳入文学史的维度。而文学史需要对作品和作家进行分析与论述,并根据这些分析和论述呈现出文学衍变过程和发展面貌。这就要求我们指导教师具有更多的文学史意识,应当加强自身的素养,通过自身文学史知识的丰富来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自身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提高来正确指导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然而,许多教师自进入教师角色之后,心中很少有人文学史线索是清晰的,读大学时只是将老师的授课笔记背熟混个好分数,极少有人将“文学史”的课本从头到尾认真阅读一遍的,现在他们的知识仅停留在大学时的知识阈内,已经失去了关心文学发展、文学现象的兴趣,对文学研究的进展信息不敏。他们在指导学生对文学经典名著解读时,习惯于现成的结论,漠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还仍以大学读过的文学史教材为依据。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阅读修养,就要有良好的文学史意识,要扎扎实实地读几部中外文学史,更新文学史观念,以新的文学史观重新诠释文学经典名著,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能进行的个性化解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有哪些值得认真读的文学史新著呢?
  
  (一)中国文学史著作
  1.《中国文学史》(四卷本,2005年第2版),北京大学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是“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编写。2000年获得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2001年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2002年又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此书集合了多所高等学校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编纂而成。本书从中国古代文化的演进中来描述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对中国古代文学现象的阐释和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的分析也多有创见。此书是企图打破五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史模式而探寻新路的著作,是教育部的重点推荐教材。
  2.《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朱栋霖主编,“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推荐教材。
  3.《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等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推荐教材。
  4.《20世纪中国文学史》,黄修己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新版,教育部推荐教材。
  5.《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本书力求做到以点带面,即通过若干作品的重点描述来显示文学的趋势,着重探寻1949年以来的在当时未能正式出版(发表)的文学作品(即书中所谓的“潜在写作”),指出其意义和价值。对“民间文化形态”、“民间隐形结构”、“民间的理想主义”的强调,也是本书独具的特色。该书是教育部推荐教材,2002年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6.《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推荐教材。
  7.《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严家炎主编,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编写。该教材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酝酿,国家教委(教育部)高教司曾委托严家炎先生主持编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拟打算编写《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以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改革,因二十世纪尚未过去,此项工作也就搁置下来了。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直到新世纪悄然过去几年,在这样的背景与积累下,严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作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重中之重”之一,应运而生。该教材在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严家炎的主持下,组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专家学者构成的强强联合的编写队伍。陈思和、程光炜等8人参加了编写工作。时代呼唤继往开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大气之作,严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即是对这一呼唤的回应。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
  
  (二)外国文学史著作
  1.新编《欧洲文学史》(1-3卷),李赋宁任总主编,刘意青教授等任分卷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11月第1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参加编写的兄弟院校专家、学者达90位之多,该书的时间跨度、所涉及的国别范围是我国外国文学史中最完备的一部,与现有的外国文学史相比,有较大的突破,代表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文学类提名奖、第六届全国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外国文学史》(上下册),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编写。获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二等奖。教育部推荐教材。
  “文学史的过去因现在而改变,正如现在为过去所指引。”大诗人艾略特这一精辟的论断,强调了文学史修缮的必要性,文学史的现时性,以及文学史传统对现时的引导意义。同样,新课标下的教师的文学史知识理应更新,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文学作品的意义在历代读者和社会阅读中产生,语文老师应该了解文学作品在它“出生”以后的评价遭遇,积累文学批评史的知识,把握作品进行审美的嬗变史,可读《新编外国文学史——多维视野中的外国文学名著》,章安祺、梁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
  面对新课标下的课外阅读现状,作为学生课外文学经典阅读的指导者,语文教师亟待阅读修养的提高,这其中,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阅读意识是关键。让我们努力成为精神世界的的美食家,把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开列出的中外文学经典菜单变成美味可餐的盛宴,奉献给最广大的中学生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