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月亮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作者:朱月君




  组员方飘逸:音乐响起(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请大家跟着唱吧。这首宋词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是宋代词人苏东坡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借月抒发思念亲人之情。那么,大家知道是思念谁呢?(苏辙)全词想象奇特,运用形象描绘与浪漫主义的手法,把官场的失意与对弟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巧妙地融入其中,表达了诗人旷达的情怀。大家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句呢?我是最喜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它是全词点睛之笔,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现常用于节日祝福亲友,而广为流传。
  组长顾嘉月总结:月亮是星空中一幅美丽神奇的图画,神圣而光洁。让月亮永存于我们心中,让月亮的皎洁照亮我们的一方心田。
  
  (四)名联佳对
  主持人:精美的诗歌词赋令人回味无穷,除了诗歌词赋,我国历代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楹联文化。名联佳对,浩如烟海。我们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更应从我国这份独特的、珍贵的文学遗产中汲取营养。下面我们在屏幕上亮出的是上联,请各小组任选一个,合作对出下联,要求对仗工整,每一副对联中要有月亮的含义,并说出你们的理由。如果已知道此对联的下一联,请另选一题。此一环节我们请老师来帮助。
  ①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②楼高但任云飞过
  ③满地花阴风弄影
  ④中天一轮满
  ⑤天若有情天亦老
  ⑥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小组合作,四分钟后发表本组创见)
  小组一发言:我们组选择的是——楼高但任云飞过。我们对的下联是:江平能让月沉璧。我们认为,“楼高”一词与“江平”对应比较妥当,因诗人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开阔的江面,“云飞过”是说云儿在头上飞过,充满着动感,这与月儿沉浸在水中如一块碧玉的静感想对应。“月沉璧”这里我们还用了典故,就是《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把月亮比作“静影沉璧”。
  (老师:再请选择第二句的小组来发表自己的创见)
  小组二发言:人忧乃觉月窥来。我们是这样想的,一人独上高楼,思念远在天涯的亲人,云随风移,隐在云后的月亮似乎探出头来,望着孤独寂寞的诗人。此时,月亮与人形影孤凋,惆怅无限。
  老师请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点评。最后总结:同学们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不仅设置情景,还移情于景,有诗情呀!第一小组同学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运用了典故,不过“云飞过”的“过”是助词,“月沉璧”的“璧”是名词,所以词性没对好。第二小组的发言对诗句创设的情景可谓合情合理,对仗也很工整。不过似乎还缺了灵性。我们来看原句下联吧:“池小能将月送来。”请同学们来赏析一下。
  学生胡卉:原诗句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小池以人的情思,更启示着一种哲理,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给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小组三发言:我们组选择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我们组对的下联是“月如无心月早衰”。原诗句中有两个“天”,那下联中该有两个“月”了,而且“心”与“衰”相连,拟人化,老师刚才说,写诗要有灵气。(众笑)苏轼《水调歌头》中也写过: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在诗人眼中是懂人心的。
  老师请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学生张京:我认为,他们有怎样对对联的方法,有两个“天”,对两个“月”,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对的第一个字是“地”,以为和上联的“天”相应,现在想,他们的比我高明,其中上联的“有”又与下联的“无”相对很不错。
  老师总结:大家知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本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名句,他的下句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出了“月如无恨月常圆”,很多人赞叹,认为天衣无缝。看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不断地追求更好,继承和创新并举,学出自我。
  (以下几例通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积极肯定,相机点拨。)
  主持人总结:我们祖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就月亮文化的探索已让我们获益匪浅,我想,我们今后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主持人: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逐渐揭开了月的神秘面纱。下面有请人类探月小组
  
  (五)人类探月小组
  小组代表陈臻晗:大家请看人类第一次登月录像,这是我们小组石珂奕同学费尽周折找来的。(学生鼓掌表示感谢)
  (放录像)
  这是人类第一次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月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诱惑让人类无法止住前进的脚步。到如今,距第一次登月已有36年,人类探索月球又有了新的发展:美国于1986年提出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并在90年代先后发射了两枚探测器,以期绘制月球表面地形图、分析月球地质结构和寻找月球存在冰或水的证据。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制订了新的探月计划,在2010年后要在月球上建基地。中国探月工程已于2004年正式启动实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作为深空探测的第一步,计划在2007年前发射第一颗探月卫星,实现绕月飞行的目标;争取分别在2010年前和2020年前实现“落”和“回”的目标。大家有兴趣请上网查询,可查到目前这颗绕月卫星已完成仪器和程序设计,它将乘坐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基地出发去月球旅行。(展示卫星图片)
  时至今日,人类研究月球的历史已近三百年,我们中国比起美国、苏联是晚了些,但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不仅要学好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学好科学,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赶超世界强国,扬我国威。
  三、教师总结
  谢谢同学们作了这么精彩的主题汇报,同学们渊博的知识让老师受益匪浅,探索科学的热情也让老师深受感动。从同学们确立课题到小组合作,从上网查找资料到整理写出课题总结报告、制作幻灯及至今天的汇报交流,同学们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老师发现同学们学会了收集信息,提高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学会了欣赏神话传说、诗歌词赋,也学会了阅读科普作品,更可贵的是尝试了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索方法。真正实现了学习语文并运用语文的目的,语文的综合素养得到了一定提高。这整个过程相信同学们感触很深,课后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记录本上,也可写上你的建议,以后我们还将继续这样的综合实践。下面我们看着屏幕上这段文字一起朗读,来结束这次探月之旅:
  我们从远古时的月亮神话走来,一路听着唐诗宋词,感受着诗人的咏月情结,直到人类登月揭开神秘面纱,这一路探月之旅,让我们感受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人类孜孜不倦改造自然的创造精神,真正体验了月球奥秘无限。现如今人类已向更远的星际——火星开始探索,探索宇宙已迈开了更大的步伐。是呀,我们人类虽没有展翅高飞的翅膀,但我们有智慧,智慧能使我们思想高飞,智慧能使我们创造无限。愿同学们都能做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创新的智者,未来属于我们。
  
  案例反思
  
  当看着学生投入地围绕着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时,我感到了一种成功,一种欣喜。学生完全变成了“我要学,我爱学”的学习主人,你瞧,这一组学生在分工:“你收集资料,我制作幻灯,他写课题总结,她设计汇报台词……”那一组学生在演练上讲台的小组汇报。这两个学生在向我询问:“老师,我们这个专题能再深入研究什么呢?”一幕幕情景至今想来还令人感动,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会变得如此的好学,这是通常的语文课所难以看到的。就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开始实施到这次课堂展示交流,从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尤其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