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方法简论
作者:方亚中
注 释
[1][3][8][9][21]王逢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导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第V—VI页,第VIII页,第IX—XI页,第VII页,第VII页。[2]张中载:《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前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第II页。[4]参阅陈鸣树:《文艺学方法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7—53页。[5][12][13]参阅支宇:《文学批评的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0—22页,第90—91页,第97页。[6][10]参阅王松林编著《20世纪英美文学要略》,江西高校出版社,第364—65页,第367—68页。[7]刘易斯·芒福德:《机器的神话》(1967年),转引自丹尼尔·霍夫曼编《当代美国文学导论》,哈佛大学出版社,1979年,第7页。[1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第158页,转引自支宇:《文学批评的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90页。[14]张中载等编《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第94页。[15]Charles E.Bressler, 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Third E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003, p262.[16]参阅侯传文:《佛经的文学原型意义》,《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第4期。[17]Sandra Harding, Is there a Feminist Method?In Sandra Kemp and Judith Squires (eds.), Feminism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pp160-62.[18]Shulamit Reinharz, Feminist Methods in Social Research,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p240,转引自吴小英:《当知识遭遇性别:女性主义方法论之争》,《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19]Liz Stanley and Sue Wise,Breaking Out:Feminist Consciousness and Feminist Research,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3, p31-32,转引自吴小英:《当知识遭遇性别:女性主义方法论之争》,《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20]Marjoie L. Devault, Liberating Method: feminism and Social Research,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30-32,转引自吴小英:《当知识遭遇性别:女性主义方法论之争》,《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