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让阅读为作文架桥铺路

作者:邹彩红




  也许,有人毁之说:“刺杀之事败,加速了燕国的灭亡,给燕国带来了灾难。”的确,如果荆轲不刺秦,燕国不会五年后便灭亡。但何不想想,当时秦国统一天下之势已定,燕国必灭,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若刺秦之事成,燕或可成功,这样关乎国家存亡的一线之机,必不可失。不搏又怎知不会成功呢!可谓忠心报国,为国分忧矣!此等人,何人不赞之耶?
  
  三、从比较阅读中激发学生作文的创新思维
  在比较阅读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张扬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我们职中的学生,知识面较狭窄,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较差。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大量的阅读材料,将这个任务交给学生,给予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搜集。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提高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己选择的喜爱的劳动时,才能得到发挥。”
  比较阅读指在教学中由一点知识延伸到同一主题与同一话题的教学,通过发散辐射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视野得以拓宽,阅读与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1、单向比较。如学习《三峡》这一课,我们以写景作为辐射点,可以引出《与朱元思书》、《峡江寺飞泉亭记》、《小石潭记》等游记文章。以《三峡》作为重点讲解,其他的作为学生自读材料,了解游记文章的写作特点,粗浅体会其文章立意、情感和写作角度。游记类文章的立意可从写景入手,抓住景物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或个人处境写出文章的深度;在写作手法的处理上,可寓情于景,可借景抒情,可托物言志。如有一位学生不善于交往,内心孤独。于是他借大海作比,写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话:
  浅浅的溪水,每日哗哗作响;深深的大海,终日沉默不语。溪水经受不了撞击的痛苦,才哗众取宠;海水经受住了撞击的痛苦,才绽放出最美的浪花。人生需要考验,但只有经受考验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
  在现代文阅读中,如写“母爱”的文章,以“母爱”为辐射点,找出几篇写同一话题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母鸡》、《上学路上》、《母亲的心》、《有一种爱叫母爱》、《母亲的记忆》——同是歌颂母爱的文章,比较各篇文章的构思立意、写作角度、表现手法等。通过比较,学生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可训练语感,拓宽视角,提高阅读能力,间接培养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情感教育。叙事类的文章更需要细节描写和注重叙事描写的角度。
  在古文阅读中,用比较阅读拓展的方式进行写作对学生把握原文思想作用很大。生死观是一个深奥的话题,《五人墓碑记》、《巴尔扎克葬词》、《我与地坛》都涉及到这个问题,我要求学生整合上面三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一篇议论文,阐述自己的生死观。
  2、多向比较。即以文章中的一点作为基点,向四周辐射。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以《春》为辐射点,向四周辐射。如《读春》、《海滨仲夏夜》、《秋》、《故乡的雪》。让同学明白:文中各抓住了每个季节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特点?通过每一课的学习,你认为怎样能把每个季节写得生动精彩?在此基础上,通过写作实践方式,描绘你现在所处的季节,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真真切切地描绘出来。
  还有以课文为点进行多角度联想。在学完《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后,有学生以史铁生为点进行扩展联想,把他与“搏命运风浪奏出美妙乐曲的贝多芬、炼钢铁意志写出辉煌篇章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相比。也有学生从史铁生母亲的角度入手,歌颂母爱。
  在材料选择中,一定要选择立意正确、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人生观的材料,以拓展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这样,辐射阅读才会更有效。
  通过多向阅读,就可以以阅读促进积累,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升华积累,深化阅读,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为更好的推动创新教育打下基础。
  
  四、深入名著阅读,融合时代气息和自己的思想,写出具有个性思考的作文
  解读名著,除了要站在现实与历史的交汇点身临其境外,学生还要以自己的心灵直接走近经典,走近大师,与他们展开心灵的对话。在此基础上去整合加工,挖掘出其时代精神和鲜活的生命力。如学生读了《三国演义》后,以开放的心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重新解读曹操这个个性复杂的人物形象。
  有学生认为他是一个有志于征服天下豪放大气的英雄:读曹操《观沧海》里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气势显得多么雄浑高昂;读曹操《龟虽寿》里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其雄心壮志,荡人心弦;读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个性显得多么豪放洒脱。他是如此凛然大气的英雄,历朝历代皆因曹操非汉室正统而将他贬得多么狂妄狡诈凶残心胸狭隘的戚戚小人,我不禁为之忿忿不平。忍不住要问:是什么蒙住了人们的眼睛?
  也有学生认为他是一个过于自负、锋芒毕露的英雄,不懂得用仁义收服天下有志之士。杀杨修,令有志之士寒心;赤壁之战惨败,令有志之士驻足徘徊。这是何等的自负的英雄?
  有学生把中学读过的我国古典诗词归类,尤其是性格相似的诗人或题材相近的作品;然后联系现实从不同角度合乎情理地进行解读。面对当今时代的种种诱惑,有学生就对陶渊明、王维和柳宗元的“消极避世”另有一番见解。如有学生写道:
  如果没有心灵的宁静,就不会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如果没有心灵的宁静,就不会有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怡然;如果没有心灵的宁静,就不会有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情趣。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只有守住心灵的宁静,才能得到心灵的超然。
  由此可见,教师科学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激活了他们的写作意识,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从而让阅读为写作架桥铺路,使学生的作文富于创造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