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由《墙上的斑点》认识伍尔夫
作者:陈 溪
(三)作为女权主义作家的伍尔夫
伍尔夫思想的先锋与观念的激进和前卫还体现在她的女权主义思想中。
幼年的弗吉尼亚早慧聪颖、充满灵性,但却由于受到其女性身份的限制而未能得到正规学院教育,传统习俗对女性的束缚也使她对其极为不满,很早就滋生了女权主义的苗头。
在社会活动方面,她经常为女权运动撰写文章,并拒绝剑桥大学后来提供给她的荣誉讲座和学位,以示对英国教育制度轻视女性的陋习的抵制。
在文学创作中,她关注女性心理与感受,思考女作家命运、地位问题,如她著名的散文《自己的一间房》中,她假设莎士比亚有一个同样爱好文学创作和艺术的妹妹,但这个女性的才华却很可能因为社会习俗的原因被扼杀。伍尔夫提出女性创作文学的基础条件是:要有自己的一间房。房间在这里意味着一个独立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一个能允许女性发表自己言论的公正的社会,一个能尊重女性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世界。
在伍尔夫的后期文学创作中,有一部引人注目的与众不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小说《奥兰多传》,小说描述了一个叫奥兰多的男女两性兼有的人在四百多年里令人目眩神迷的离奇经历和体验。奥兰多开始为男子身,经历了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宠幸,在詹姆斯王时代失宠;后又醉心文学,隐居乡间,在一次出使土耳其期间数夜昏睡后醒来竟成为女儿身。成为女性后的奥兰多开始感受到作为一个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上受到的歧视、束缚和辛酸。后来经历了战争、爱情、生育和新生,奥兰多以一名女性作家的身份来到了二十世纪初,身心各方面在如此的历史的骤风巨浪后趋向完美成熟。伍尔夫认为此时的奥兰多在内心深处已是女性与男性的共同体,内心宽容博大完美仁爱,体现了她的完整的两性观。
除了文学创作上的探索,伍尔夫还写了大量的关于女作家及其作品的评论,除大作家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爱略特外,她还重新发掘了很多名气较弱的女性作家的作品的价值,尤其是一些身世坎坷,受上流社会排挤的却不乏勇气的女作家,伍尔夫也重新确定了她们的文学地位,为后人研究女性创作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和参考。
我们认为,在讲解《墙上的斑点》一课时,可以以伍尔夫对文学界的以上三方面的贡献为背景,先在与传统小说的比较中导入新课,提醒学生注意小说的叙事时间问题,然后通过初步阅读作品形成感官印象,接下来有意地全面介绍意识流小说的兴起之源和创作特点,重点放在与传统小说的区别上,如对内心的意识流动性的探求,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因果关系的不受时空限制性等。最后在作者及创作背景和其它相关情况的介绍中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地思考,让学生形成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初步而较完整的印象。最后,老师也可通过伍尔夫的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受其影响的作家作品的比较分析来进一步扩展认识作品的创作技巧和语言之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