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隐痛:正本清源话创新

作者:王庆兰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什么是奇文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吸引读者,令人赞不绝口、流连往返的佳篇妙作。创新不一定能出奇文,但奇文一定是创新之作。没有新颖之处,奇从何来?为了对中学生创新作文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我收集了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满分作文。细细分析一番便不难发现,那些奇文妙篇,或在内容:选材新颖、独辟蹊径;或在角度:一粒沙中见世界,切入点巧妙异常;或在形式:谋篇布局高人一筹;或在语言:飘逸俊秀,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或在思想:深刻透彻,发别人所未发,想别人所未想——奇文毕竟是奇文,出类拔萃,非普通学生所能及。但作为一个榜样,能给我们许多启发,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也是可以走近的。
  走近奇文,从创新开始!
  何谓创新?创新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似乎成为一根解救中学作文教学的救命稻草。1998年出现了“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且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接着1999年出现了至今延用的“话题作文”高考模式,且眼前并无被取代之势。它向我们明确地传达着中学作文教学急需创新的重要信息。一时涌现出了许多创新方法,譬如轻松作文、快乐作文、情境作文、绿色作文等等。看着这些方法,我曾一度激动,名字太诱人了!然而,真正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的轻松、快乐之事。当创新本身成为目的,学生也就越来越沦为工具和手段了:不是学生高举创新这面大旗奔向幸福的阅读思考写作生活,而是考试和教师想利用学生来证明创新本身的力量。这时,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学生激情的飞扬、个性的彰显,看到的只是学生为创新而创新,为形式而形式的花里胡哨的习作。
  写作又叫创作,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所谓创新作文最多只能看作是个强调,或许就是针对目前中学作文的惨状。
  
  一、思想的缺席,折断了写作的翅膀。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多么脆弱的生物啊,是思想让我们强大起来!如果没有思想,那就一定是“人关在笼子里,老虎们挎着照相机在笼子外面参观游览”。(弗罗姆语)
  作文就是表达我们的生存感受,是我们所思所想的凭借。表达什么呢?我们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东西。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呢?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天生有一种表达的欲望。音容笑貌、言行举止甚至衣着打扮等等实际上都是表达,都是在向外界传递着关于自身的信息。书面表达则以其超越时空限制和更为细腻、深刻、丰富等特点而成为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笛卡儿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为人类开启了一个探讨生命存在的论证空间,其所强调人之存在,不只在于身体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我在”乃在于“思想”的存在。面对平庸繁琐或单调的日常生活,我们可曾扪心问过自己: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人?我每天在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样?我这样做值得吗?怎样做会更好?从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和拷问中,我们就能保持心灵的觉醒,行事的清晰,思考的持续并真切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我们应该习惯通过思索,来彰显、表达我们的存在!
  (一)在思想的深度和丰富性上,我想着重强调批判力和想象力。
  1、批判力
  批判是独立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思考就应该是个性化的,批判就无法回避。但批判也不能狭隘地理解,从而厌世、颓废。现在许多学生在向一些网络作家和少年写手乞灵,文中充满了悲观感伤的气息,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就《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而言,它至少包括三层意思:(1)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2)批评,如自我批评;(3)分清正确的和错误的或有用的和无用的,去分别对待。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为了建设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需要批判。
  中学作文教学目前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如起承转合的行文结构、通顺规范而不乏生动老练的语言、必要的表现方法和手段乃至书写的工整和卷面的整洁等等;尽管也有立意的要求,但不是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中分析思考出来的自己的见解,而是命题者事先寓于题目或材料中的结论且大多流于空洞,比如爱国、亲情、友情、助人为乐、一分为二地全面地看问题、追求坚韧的品格、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等等,这些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根本无法证伪,当然也就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只要举一些现成的例子,然后说一堆大话、空话、套话就够了。为此,我曾可笑地为同学列举了一个写作的基本套路。第一段:提出问题、论点。第二、三段:道理分析、事例证明(比如运用诗词曲赋、名人名言,力求旁征博引)。第四段:联系实际,进行升华,或以小见大。
  在先前的语文教育中,批判意识是很少触及的。这就势必要求我们重新以作文的角度来认识“批判意识”。高中教材中钱锺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为“批判意识”的切入做了一个很好的启发和榜样。我们教师终于可以借机教育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我们的生活。生活不能只描述成玫瑰色的梦幻。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教会学生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就不至于一面对挫折就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和挫败感了。
  “批判是对既定规范的怀疑和反思,从真理意义上讲,思想的价值也就在于质疑和批判,在于它的现实的针对性。而目前对学生思考有所表现的议论文,却不是注重思考,而是注重论据的堆积,以摆材料代议论,人为地制造排比,生硬地增加事例,缺乏现实针对性,是一种虚假的思考,抽象的思考。一次议论文的经历,不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和不合理现状斗争、追求真理的行为,而是虚假地树立一个假想的敌人,然后借助空洞的语言赤手空搏。”《新作文》主编赵学文进一步指出,在思想单一的前提下,学生作文的情感必然是单一的,缺乏生命的灵动和鲜活色彩。从作文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新鲜的散发着无限热力的生命,而往往是平面的具有统一模式的仿佛在同一把剪刀下裁出的纸人。不敢倾诉心底生命的律动,不敢正视个人的隐私,不敢喊出爱与恨。不同时代的人面临着不同的来自自身和外界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特定时代的个性,也有历史的和人的共性,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中学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作文就是思考的显现。所谓创造,主要是指表现在作文中的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见解:只要是自己的,就是创造;也只有是自己的,才是创造!没有怀疑和批判就不会有创造,没有真思考就不会有怀疑和批判,没有真问题就不会有真思考,不去关注现实人生怎么会发现真问题呢?而没有真问题和真思考,要作文教学干什么呢?没有思想,语言何用?不能“铁肩担道义”,怎会“妙手著文章”?
  2、想象力
  作文的深度离不开批判意识,作文的丰富性则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南怀瑾说:“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是牛顿发现的,引来现代文明社会,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学生们在写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想不开。能否想得开关系重大,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的作文能旁征博引、行云流水、妙笔生花,有的作文却干巴巴。借助想象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提高感受和抒发美的能力。想象的孪生姊妹是联想。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的形象的过程。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由此及彼地反映事物间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譬如由一条弧线,你能联想到什么?“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顾城《弧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