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评2006年高考语文湖南卷
作者:苏朝栋
一、试卷所具有的鲜明特色
1、语用题新颖而鲜活。
今年的高考语文湖南卷“语言知识及运用”部分,取材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引进生活的源流活水,把对语用知识的考查放到鲜活的语言环境之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首先是材料新颖。4个题目16个选项,每一个选项推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涉及到教育、科学、艺术、经济、市场、自然、社区建设、邻里关系、团队精神、农民工问题等各个层面。这些材料的新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感受到,有体验;二是在学科学习中随时可接触到,有积累。语用题取材既可以文献、经典为主,也可以现实、时文为主,就其发挥的功能和效率而言,前者肯定不如后者。从这一点来看,湖南卷的抉择是正确的。
其次是题型鲜活。语音题和字形题有别于往年和他省的一贯搞法,不是选几个意义毫不相关的词语硬行拼凑在一起,要考生去辨析正误,而是把每一个选项设计为一个内涵丰富、容量较大的句子,要考生去辨析、筛选出其中的错误在哪里。硬拼凑的词语,是死的语言,没有生命力,且思维量也不大;完整的句子,提供的是活的语言环境,能充分调动考生的情感,考生仿佛在特定的情境和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伴随的是真情体验和成功的愉悦。顺便要提及的是语用题的四个题目均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每一题均有三项是正确的,只要你坚信某一项有错,其他三项就可以不看了,这就降低了试题的难度,节省了做题时间。基础题容易,让考生做起来顺手,既为后面的由易到难搭建了平台,也为考生逐步适应,顺利答题树立了信心,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2、阅读题选文典雅而厚重。
所谓典雅厚重,就是要求选文经典,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文化底蕴丰富,人文精神厚重,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分省命题三年以来,湖南突破了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只采用人物传记的考法,拓展了选文的范围,三年选的都是古代名家的夹叙夹议的、文质兼美的散文,体现了命题者的胆略与勇气。今年选的是湘军领袖曾国藩的《〈湖南文征〉序》,去年选的是欧阳修的《记旧本韩文后》,前年选的是苏轼的《放鹤亭记》。现代文学作品三年来选的都是散文精品中的“美文”,今年考的是当代作家方今孺1956年写的一篇游记体散文《在山阴道上》,文章借游览鲁迅的故乡绍兴城、鲁迅的故居以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等事情,把历史和现实交相辉映,表达了对鲁迅精神的追寻和对新中国美好生活的赞美,的确是一篇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好文章。湖南第二题科学类说明文选文三年来也一直追求平实厚重的风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兼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今年关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的选文,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明白流畅,由物及人,娓娓道来,适合考生的口味。
3、突出了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放到了一个特别突出的地位,是今年湖南卷区别于全国各地其他17套试卷的显著特色。
地位突出表现有三:一,专辟第六大题考赏析短文的写作。今年湖南卷要求针对《在山阴道上》一文的谋篇布局的技巧、联想的巧妙运用和景物描写的特色等三个方面任选其一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这种做法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为了做好这一道试题,湖南省教育考试院还特别发布了一个对全国考试大纲的补充说明,其中指出:文章赏析不是简答,也不同于小作文,它是对考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重点应落在赏析上。去年文章赏析的难度系数为0.656,今年为0.64,得分率高,说明这道题的设置有力地促进了中学语文教学。二,文学作品分量重,思维量大。今年的古诗鉴赏考的是对《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咏白海棠诗的比较赏析,两诗都是七言律诗,字数多,意象也多,答题也在100字左右,有一定的难度;《在山阴道上》一文超过了2000字,阅读量大,赏析点多,答题字数超过了430字,分量之重可见。三,鉴赏评价分值重。语用题和阅读题的考查共90分,考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湖南就占了39分,几近半壁江山,这在今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题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4、作文改革力度大。
今年湖南高考作文是这样命题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命题一改1999年以来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由过去的不加限制变为今年的严加限制,今年包括湖南在内全国只有六个省市是命题作文,只有湖南一家规定了写作的文体,可见湖南改革力度之大,态度之坚决。
提供的材料“意气”,暗合湖南人火辣的性格以及果敢刚毅、自强不息的精神,考生也正处于意气风发的青春时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规定了写作的题目,能有效地预防宿构、套作和抄袭。规定了文体,是对过去“不限文体”,导致非驴非马、“四不像”怪胎作文大量出现这一现状的有力反拨。“意气”包括三个义项,可以从“精神风貌”、“交友”和“处事”等三个方面加以归类,考生是写一个方面、两个方面亦或三个方面,审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就有利于作为高考语文重头戏的作文写作发挥其独特的选拔作用。
二、试卷所体现的命题思想
上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今年高考语文湖南卷所具有的鲜明特色,列举的还只是一些现象,还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实质,我们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湖南高考为什么要这样考,它包含了哪些信息,它具有怎样的命题意图,只有搞清楚了这些,才算读懂了湖南高考。
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今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所体现的命题思想。
1、能力立意是命题思想的核心。
当要构建一套具有湖南特色的高考语文试卷成为共识之后,马上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构建,是讲求全面考查知识,还是讲求重点凸显能力?正如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有独特个性的人,主要是靠四肢,还是要靠大脑?那么一套试题要立起来,活起来,靠的是什么?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之后,就会明白,搞大而全,对知识考查的覆盖面患得患失,命制不出高质量的、个性鲜明的试卷,只有坚持且强化能力立意,才能走向成功之路。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湖南顶住了方方面面的舆论压力,大胆取舍。语基部分14个考点,今年只考了音、形、词、句等四个,尤其是取消了原来被视为改革的试验田且外省卷一直看好的第六大题,取消了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内容的考查,让考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阅读、鉴赏和写作之中去。
2、文学鉴赏是能力考查的重点。
湖南高考语文试卷七道大题,文学鉴赏就占了三道大题,占分39分。分量如此之重,这绝不是随心所欲,不加考虑的,把文学鉴赏作为能力考查的重点,是有充分理由的。
首先,这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其次,鉴赏评价能力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是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最高能力层级。考生读了12年书,鉴赏评价是他们在阅读方面的最高能力体现,高考是选拔考试,目的就是要选拔优秀者继续深造,鉴赏评价能力理应是考查的重点。再次,专辟第六大题进行文学鉴赏,是反复比较之后的一种选择。原来第六大题考压缩语段,就是对阅读材料的一种提炼、归纳和概括,这和第二、三、五大题阅读考查不免雷同;原来考的仿写和扩展,和第七大题作文写作也有“重复建设”之嫌。尤其是仿写,缺乏鲜活的思想,是一种形式的模仿,词语的雕琢,缺乏灵气,对作文写作可能会带来副作用。由此看来,第六大题改为文学鉴赏,克服了原来的毛病,这个尝试是可取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