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语文对话教学的特点及教学原则
作者:蔡朝晖
语文对话教学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思和社会实践中,坚持生活化、审美化、开放性、全息性、实践性、创造性、教学原则,把握和谐、主体、民主、生成、发展、多维、体验、感悟等特征,以诵读、揣摩、感悟、体验、品味、质疑、探究、倾听、想象等为主要方式,在复杂丰富而又生动活泼的对话场和交融互动的立体网络形式中,通过与文本、他者(同学、老师、作者、编者、生活、自然、社会、人生、网络)、自我的心灵等多元对话,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学会审美创造,完善人格,净化心灵,构建精神家园,实现诗意的栖居,进而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美境界的教学。
一、语文对话教学的特点
1.和谐性。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理想,也是对话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对话教学的和谐性是指对话的各要素之间相处融洽、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教师、学生、教材、座位、环境各要素具有不同的质、能和效用,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条件适宜,就能各自将潜能释放,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形成各种组合和互补优势,从而提高系统的活力和效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世界的基本要素,语文对话教学首先要营造诗意栖居的环境,这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善,相互接纳,相互帮助。对话者要以诚相待,人人都要有博爱之心。师爱荡漾,民主人道,公平正义,保证每一位对话者的对话权利,维护对话权益,形成合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秩序的对话行为规范。和谐的课堂是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课堂,要做到师生关系平等美、学习方式自主合作共享美、教学过程流畅美、教学内容丰富有效美。
2.民主性。民主、平等、真诚、信任和共同建设的对话氛围是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对话的前提条件,是教学民主的真诚呼唤。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对话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人格平等、心灵平等、价值平等,师生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之扉,彼此接纳,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充满人性、富有个性的对话平台。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把自己当作孩子,与学生具有平等人格地位和平等学术思想的伙伴,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学习伙伴和自己相同的一个生命体。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引导学生与他人对话,细心聆听学生的发言,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把教师看作一个地位平等的交流伙伴,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思维潜能。
3.主体性。对话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更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是教训和被教训、灌输和被灌输、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的关系。过去“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我——他”驯化关系;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则是“我——你”关系,各种对话都是一种“商谈”,是在共同探讨未知的新领域,学生成了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主体意识觉醒,自己读书,自己感知,自己思考,自己体验,交流自己独特的感悟,从而获得发展,真正实现新课标要求做到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4.生成性。对话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对话教学是合作的艺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不断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指向更深邃、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的对话。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教学会超越传递信息的功能,具有生成性。课堂对话信息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二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认知、情感和态度等。三是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中获得的新知、重新建构的意义。对话的目的是通过对话信息的交流互动,生成和建构新的意义,使知识增值、价值提升。语文阅读对话教学中的“意义”更是在对话中生成的。
5.创新性。对话鼓励与众不同,鼓励创新,在各种思想、情感的碰撞中,又促进了新的创新。“对话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对话教学改变了师问生答的单向输出模式,而代之以师生间、同学间的多向互答方式,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成了主动发问者,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和自主探究者、发现者。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因而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语文学习更具有模糊性,由于人生经验、感知视角、思维方式、言语储备、情感类型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性,导致每一个人对文本的理解都是独特的;解读文本时,即使读者对文本的感悟相类似,但组织语言时也会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因此,与传统教学相比,对话教学过程是充满创新色彩的。
6.发展性。发展是对话教学的第一要务。对话教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符合人的本质发展的教学方式,是立足于充分尊重人性、全面提升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教学方式,它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是全面的,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关照,讲求在学习中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建构,在建构中发展,然后又通过新的生成和建构,达到新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学习也就促进了人的发展。对话教学中师生双方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互相激励批判,使每一个人不断自省,获得完善自身、自我超越的动力,不断使自己“成人”。因此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提高,全面发展,最终的产品是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
7.多维性。语文对话教学是在多维的对话空间中进行。①对话形式多维。教与学不仅形成了师与生之间一对一的联系,也形成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群体之间、生与生群体之间、师生与文本、编者之间多重的网状关系。对话形式有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②对话内容多维。对话的内容是生本、师生、生生相互作用后的理解和感受,既遵循文本,又超越了文本,它既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等,还包括对话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知、建构的意义。③对话渠道的多维。交流、互动是对话的重要特征。学习信息是多向的相互传递,通过多向信息的相互传递,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对话的主体,每个主体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
8.体验性。“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的特点。”加拿大学者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利用阐释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解释:“阅读世界,将世界铭刻在心,要求人们与世界协调或者说倾听世界,并要求大家听从生活最深处的共鸣。”对话教学中,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二是整体,阅读的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而不是建构在对于每一个字词句的剖析上。体验对写作犹为重要,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有真情实感,就不能有生活的深度积累,自然就谈不上“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