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错误》课堂实录及点评
作者:王 静 汪鉴利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猜个诗谜,好不好?在中国,有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那里多的是“杏花春雨,烟波画船”,诗人赞美那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是什么地方?(生答:江南。)是啊,江南的明山秀水不仅滋养了美丽的江南女子,也孕育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小诗《错误》。
点评:用猜谜的方式,设置悬念,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且引入古典诗词,拓展课文空间。好的导入,如同写作,“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倾心,不能忘也”。
二、诵读
师:请大家听老师朗读,听完后,告诉我,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师朗读,配古典筝乐《蕉窗夜雨》(读完后,学生自发鼓掌)。
点评:朗诵是教师的基本功,动情的演绎,让学生迅速进入诗歌的情感氛围,有助于整体把握。
师:请大家告诉我,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1:低沉。
生2:淡淡的忧愁。
师:请大家齐读诗歌,思考诗中有哪几个人物。
点评:按下情感不表,说作品人物,实际上是由内容入手来准确领悟作品情感,与上问似断而实连。
生1:有两个人物,“我”和“你”
生2:“我”是个过客,“你”是个女子。
师:这个女子在干什么?
生1:在等待归人。
师:归人是谁?
生2:是女子的丈夫。
点评:顺学生思路来问,很自然,也让学生把问题说清楚了,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师:这个在等待中思念丈夫的女子,我们称她为“思妇”。下面,我们再来听专家是怎么朗读的,大家轻声地跟着读。
(放映FLASH朗读课件,学生跟读)
点评:语文教学“读”占鳌头,读入情境,读出美感,美读细品,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美读重在以情驭声,以声显情,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要辅以适当的动作。
师:专家读得这么好,里面其实有一些诀窍。比如说,第一句“我打东南走过”,这是个短句,要读得轻而快,暗示“我”这个过客行色匆匆。第二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个长句要读得缓慢,暗示思妇等待的漫长。“开落”读得低沉,读出一种忧伤的感觉。第四句“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后面两个“的”字应读得很轻很轻,形成句中的自然停顿,顿一下,忧伤寂寞的味道就出来了。第九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重读“不是”,把“不”字拖长些,读出一种想哭的感觉,这样既突出了错误,又读出了思妇内心巨大的失落。“是个过客”要读得很轻很慢,好像思妇在自言自语,读出一种长久的怅惘。
掌握了这些技巧,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表演朗读。
点评:这些话可以让学生来说。在他们听读前,先提醒他们注意听名家朗读,然后要求具体说说哪些地方(句子、词语)读得好,好在什么地方。通过他们说出老师要讲的内容,这样他们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如果没有说到位,老师再补充。
生1(女):朗读
生2(男):朗读
点评:以上落实教学的第一个目标:以读来整体把握作品情感。
三、解读诗歌的意象美
师:同学们,这首诗写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的确,这首诗名气挺大,被誉为“中国当代抒情诗的绝唱”。但我觉得这诗有点胡说八道。你们看,诗写于1954年,又是一首新诗,在五十年代的江南,有谁会骑马在街上走呢?“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不如改为“我嘀嗒的车喇叭是美丽的错误”,大家说,改得好不好?
(生笑,摇头,说不好)
点评:让学生用改写的诗句与原诗比较,引爆其思维,培养其鉴别能力,巧妙。
师:为什么马蹄比车喇叭好?
生1:车喇叭是嘈杂的噪音。
生2:车喇叭破坏了诗的意境。
生3:诗中的女子在等待她心中的白马王子。
师:哦,白马王子是骑马的,可惜等来的是黑马王子。(生笑)刚才有位同学说车喇叭破坏了诗的意境,我们能不能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说?
点评: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顺势将问题引向深处,显出了驾驭课堂的实力。
生4:马蹄声清脆悦耳,很好听。
生5:马蹄声有节奏,敲在青石街道上,像美妙的音乐。
生6:马蹄声显得幽静。
师:是啊,有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感觉。马蹄是诗中最美的意象,大家浏览全诗,找找诗中还用了哪些意象?
点评:以上拈出“马蹄声”这个意象作重点分析,注意是老师提问,学生发挥,借学生的嘴说出了老师要讲的内容。这就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而非被动听课,因而课堂也就活了。下面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发挥,切合新课标理念。
生1:莲花,东风,柳絮,小城,春帷,窗扉。
师:不错,找得很全面,这些意象我们似曾相识,到底在哪里见过呢?
点评:这个问题提得好,将学生思维引向更为开阔的领域,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现在与过去的有机对接。
(生:唐诗、词、古文)
师:是啊,在古诗词中,这些意象经常出现。下面,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这些意象在《错误》一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在哪些古诗词中出现过,把这些名句背出来。
(学生讨论三分钟)
点评: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目标明确,学生思维活跃。如果引入竞争机制,看哪组说得最多,效果可能更好些。
生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师:哦,这是杜甫的《蜀相》。
生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不错,这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3: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师:很好,有窗扉,也有春帷,而且也是一首写思妇的诗。
生4: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师:这是谁的诗呀?
生(齐答):刘禹锡的《石头城》
师:也是一座寂寞的空城,不过它挺大,不是“小小的”。
生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师:这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表现了莲花的什么特点?
生6:高洁。
生7:名句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师:李商隐的《无题》,也是写相思之苦的。
生8: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师:好啊!这是李清照的《醉花阴》,和我们这首诗的意境非常相似。下面,请大家谈谈这些意象在《错误》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评:教师的回答显示其厚实的基本功,及灵活机智的驾驭能力。这是对话,是申发,是对学生回答的鼓励性回应,同时又很自然地回到主题上来。
生1:“莲花”表现了思妇的美丽清雅,莲花落了,表明思妇心情很低落。
生2:“莲花”表现了女子的纯洁。
生3:东风、柳絮和小城写出了思妇内心的寂寞。
生4:东风和柳絮是春天的美景,但思妇把心门关上了,所以看不到春天的美景。
生5:莲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表明少妇等归人等了很长时间。
生6:春帷和窗扉都关上了,有一种含蓄的美,表现了少妇内心的自我封闭。
点评: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智慧的源泉就汩汩而出,这就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效果,注意永远不要低估了我们的教学对象。
师:大家品得很到位,总结一下,这些意象从思妇的容貌写到内心,“莲花”表现思妇红颜消退,等待漫长,其他的意象表现思妇内心寂寞,抑郁忧伤。
点评:教师适时总结是水到渠成,给了学生满意的答复。以上完成了教学的第二个目标,抓住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情思。如果说第一目标是整体把握的话,第二个目标就是局部探究,可谓点面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