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徐江语文教学批判会综述

作者:石在中




  徐江是近年来关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并对中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尖锐批判的一位大学教师,他的个性化声音受到《中国青年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等著名报刊的关注。对他的观点有赞同的,也有许多反对并批判的。为理性地认识中学语文教育实际,深入地探索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切实地推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于2006年10月21日至22日在武汉召开了别开生面的“徐江语文教学批判会”。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先生、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总支书记谭根稳先生、文学院院长胡亚敏教授、副院长陈建宪教授、《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主编晓苏、副主编剑男、石在中、左晓光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和部分大学教师、学生家长近千人参加了会议。
  
  批判的本意是区分、辨别和判断
  
  “徐江语文教学批判会”通知发出后,有1000余人报名,收到研讨论文600余篇。许多代表讲,他们是冲着徐江来的,徐江批判了中学语文教学,批判了中学语文教师,他们也要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批判徐江。所以,本次研讨会采取的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在三个单位时间里,先由徐江先生做报告、讲示范课,然后代表自由上台发言,进行探讨、批判。
  在10月2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向农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大会的意义,并特别强调:批判一词在古希腊其字根原意为区分、判断、认识、辨别。哲学上的批判多取此义,如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指出应“用批判的眼光来观察而不是监察,用理性的思考来分析而不是分裂,用平等的地位来交流而不是交战,用诚恳的态度来碰撞而不是冲撞”,明确了会议的基调。本次批判会的策划者、主持人、《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主编晓苏教授也在大会上多次强调批判不是简单的批斗和否定,要理性地、客观地认识、分析和交流。所以在大会交流期间,虽说相当多的中学语文教师并不赞同徐江先生的观点,尤其反感徐江先生批判的武断,用词的尖刻,但他们的发言基本上还是客观、冷静的。既批判徐江先生的错误之处,又肯定他闪光的地方;既批判他观点的片面性,又肯定他探索精神的可贵。武汉市洪山高中特级教师吴平安是徐江先生的著名“论敌”之一,吴老师曾多次在报刊发表文章回击徐江的观点,但在本次研讨会上的发言还是态度平和、言辞恳切。吴平安说,大家都是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并关心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的,看到60多岁的徐江先生和自己一样已满头白发,他认为不忍心,也没有必要太严厉、猛烈地交火,关键是讨论问题而不是宣泄情绪。
  
  批判会上的三大焦点
  
  本次批判会上,共有二十来位语文教师代表上台与徐江先生展开论战,论战的焦点集中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中学语文“无效教学”问题
  徐江先生曾在《人民教育》发表长文《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认为中学语文教学搞不上去归根结底是语文界对自己的教学缺乏理性认识,即还不能进行理性教学。教师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成问题教。在本次大会的报告中,徐江先生再次重申了他的这一观点,说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仍写不好文章,并以议论文和记叙文的解读为例,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缺乏自己的理解,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减弱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无效教学”。
  对徐江先生的这一判断,多数语文教师表示不能同意,认为徐江先生对中学教学一线了解不够,调查不够,观点太片面,太武断。特级教师吴平安在发言中指出,现在的中学生写作能力较之以前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学生小小的年纪就写出甚至出版了有份量、有影响的作品,这应与语文教师的教育、指导分不开。恰恰相反,徐江先生的理性教学并不适应中学作文教学。吴老师认为过分强调理性可能会让学生丧失写作的灵气。现在学生写的多为“空壳作文”,没材料可用,因此,学生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黑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的马玉洁教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教研二十几年,她认为语文教学受到教材、教师以及社会、家长及学生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徐江先生光靠议论文和记叙文的解读就判断中学语文教师素质低下、教学无效是偏颇的。
  
  二、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问题
  徐江先生认为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素质不合格,他们在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多半是要被淘汰和无用的“垃圾理论”。在报告《新课改必备的理论前提》中,徐江先生称“有理论,才有能力,才能搞课改”。而目前语文界所缺少的就是科学的理论。“语文教育的现状是新‘课标’有了,新教材有了,但语文界基本的理论准备不足。”他以议论文的教法为例,指出中学生花6年时间学了不少议论文,但学生基本上不懂得议论文的写作规律,基本不会写议论文,重要的一点即老师的议论文讲读有效元素不多,有的甚至是错误的。
  徐江的这一观点,许多语文教师表示从感情上难以接受,从理性上认识则基本符合实际。来自湖北省恩施市清江中学的特级教师覃国平就同意这个观点,认为徐江先生的观点具有客观性。她觉得现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理论知识陈旧,理论学习意识淡薄,认真读书、认真思考问题的不多。理论素养缺失的后果是语文教师缺乏人文视野,文本解读空泛,写作老套,不能体现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在教学上则无章法,缺乏科学性,效率低下,自然更谈不上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改革。而来自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唐子江老师则批评了徐江先生的观点。唐老师说,徐江先生认为语文界缺乏科学的理论,他的报告又展示了什么样的“科学的理论”呢?他就谈了他所理解的“论证”、“观察”和“描写”——这与其说是什么新“理论”,还不如说是三种旧“常识”!每位语文教师都懂,都在日常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去学习掌握,他们只是在理解和具体做法上与徐江先生不同罢了。徐江先生却由此就说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乃至整个语文界“基本不懂理论”,当然无法服众。且他以议论文与记叙文的解读和写作中极小一部分的理论知识作为新课改“必备的理论前提”,实在言过其实。湖北黄石三中的青年教师陈剑锋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徐江先生的“理论”自相矛盾,徐江先生说“3个例子不能代表整个中国这个集合概念”,但他又凭三个网上老师的教案认定大部分老师理论素养缺失。“他以偏概全,没有做基层调查。”陈老师还说,如果按徐江先生的说法,中学语文教学没有效果是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有问题,而中学老师又是包括徐江先生在内的大学老师教出来的,大学老师应多做自我反省,而不能一味指责中学教师,要打板子的话先得打大学老师。
  
  三、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问题
  按照徐江先生的观点,中学语文教学是“无效教学”,原因就是语文教师理论素质低下,正因为老师理论素养缺失,所以,他们的教学方法是陈旧、老套、无效的。为此,徐江先生在研讨会上专门做了一场作文教学讲座《高考作文创意七境》(含他的七篇下水作文)和一堂阅读示范课《<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合题教学》。虽说徐江先生的报告和示范课不乏闪光之处,但遗憾的是整体反映非常一般。
  “看来徐江先生也是眼高手低。”徐江先生的示范课《米洛斯的维纳斯》还没上完,一些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发表看法。绝大部分老师除了肯定示范课中的培养学生批判意识、拓展学生思维外,认为徐江先生一上台就自己朗读课文,然后花30多分钟课堂时间让学生查字典理解生词、造句、写读后感,并未跳出一般中学语文教学的框架。广西大化高级中学特级教师唐毓亮、湖北宜昌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李伟杰等老师都认为这是一堂并不成功的语文课。徐江先生跳出课程标准、单元要求等具体目标,完全按照老师自己的理论方式解读并不一定可取,教学没突出重点难点,一些知识点也没落实。对徐江先生反对并完全取消课堂讨论方式,整节课(第二节示范课)自己自始至终唱独脚戏的方式他们也不赞同,认为课堂缺乏交流互动,显得十分沉闷,说教味太浓。有意思的是与老师们的反映不同,参与配合示范课的学生则认为徐老师的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不赞同作者的观点,还比较喜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