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阅读理解的四个层次和三种境界
作者:张纪铭
第三境界:文化的理解。即由人格的理解达到对某一特定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价值的体会和再认。这样,读者所获得的就不仅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还原为“活生生”的似乎可以触摸的生活,使人在理解中认识传统,感受文化氛围,认识历史规律,进而去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断发展完善自己,顺应历史潮流。阅读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从主人公苏比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同情弱小、鞭笞邪恶的高尚人格,更主要的是,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活的历史”、“活的现实”,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境遇,看到了资产阶级法律纵容犯罪、迫害无辜的真面目,深刻地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个宽纵恶行、惩处善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世界。这些认识可以加深我们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本质的理解,辨明历史发展的规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
以上对三种理解境界的划分,是一种简化的处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实际上,在阅读过程中,这三种理解是无法截然分离的,它们有时是递进的,有时是交叉的,有时则完全叠合。见下图:
由图可知,理解的境界是一个动态结构,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递进式”是阅读理解的初级阶段,“交叉式”是过渡期,而“叠合式”则是我们追求的最完善最理想的境界。
递进式理解结构,与中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相符,所以,目前大部分中学生的理解水平一般都处在“递进式”阶段。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字词句→篇章结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的模式,去一步步地理解课文。这种模式本来无可厚非,因为理解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一定数量的基础知识为基础的,有丰富的知识贮备,理解时才能多方联想、多方比较、多方思考,才能提高理解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但是,现实中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却把理解的精力花在“字词句段”上,也就是满足于“言语的理解”,对“人格”和“文化”的理解则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从全面培养人的素质的角度看,这的确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缺憾。
交叉式理解结构,表示读者有较高的认读能力、评价能力和文化思想修养。目前,一部分较为优秀的中学生,其理解水平已达到这种境界。在阅读中,他们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文字材料,同时能较好地局部评价阅读材料的是非、好坏与美丑,并理解其历史的或现实的深层意义。但这部分学生的理解还缺少广度和深度,主要表现为偏激和狭隘。
叠合式是理解的最佳结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心理和思维素质极佳,知识贮备丰富,认读、评价、活用能力兼备,且能熟练地运用各种阅读技能,可以在提取旧有的或刚刚获得的信息的同时,由语言层直接进入人格和文化氛围,进行广泛的联想和合乎情理的推断,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方案、新作品。这种理解境界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勤于积累,广泛阅读,深入思考,理解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并达到理想的境界。
总之,从以上对理解的四个层次和三种境界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理解的层次和境界与阅读能力成正比,理解的层次和境界越高,阅读能力越强。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提高了,阅读的速度问题、方法问题也就比较好解决了。
张纪铭,男,中学语文教研员,现居河南固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