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论鲁迅作品中的含蓄语句

作者:黄海宾 胡国平




  7、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侍候“短衣主顾”,但由于“羼水也很为难”,所以“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同上)
  掌柜认为小伙计“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说明他对长衫主顾的态度是极意奉迎,热情周到,只怕侍候得不恭敬;短衣主顾对酒的质量极不放心,严格监督,生怕往酒里羼水,这说明了掌柜对短衣主顾的态度是不讲情义,千方百计进行剥削;掌柜认为小伙计在里面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在外面又不善于往酒里羼水期骗顾客,过了几天就让他改管温酒的无聊职务(幸亏荐头的面子大,否则早被炒了),可见掌柜的凶狠无情。掌柜对三种人的不同态度,含蓄的说明了他的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8、“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同上)
  就连小伙计都认为孔乙己简直就跟叫花子没什么两样,说明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毫无地位。而他自己不但没有自知之明,还常常自以为是一个很有学问的读书人。这是孔乙己的悲哀,更是封建社会的悲哀。
  9、“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同上)
  这一复句独自成段,含义非常深刻。从内容上看,它概括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说明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从结构上看,它承上启下。前一句总结上文,和“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相呼应。后一句暗示了孔乙己无人关心,生死未卜,这就很自然地引起下文,把情节推向高潮。
  10、“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同上)
  按常理,谁家的东西都偷不得,但为何鲁迅先生会有这样一问呢?言下之意就是说你偷普通百姓家的东西,就算被抓也不会遭到那样的毒打。你孔乙己也太不把人家举人老爷放在眼里了。这就深刻地说明了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多么的凶残,歹毒。
  11、“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指托尔斯泰,笔者注)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早受了他的影响了。(《藤野先生》)
  当托老引用《新约》上的句子“你改悔罢”写信给日本的皇帝时,日本人尤其是那些“爱国青年”接受不了;但他们在写信给“我”时第一句便是“你改悔罢”,这里的含义是非常深刻的。一方面表现了日本青年对托老先生的不满及愤慨;另一方面,作者不冷不热的加上一句“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极具讽刺挖苦之能事,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愤怒之情。
  1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同上)
  帝国主义者把弱国的人看作低能儿。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日本“爱国青年”当然用这个反动观点来看待中国留学生。鲁迅考试分数在60分以上(当时有相当一部分日本学生在60分以下)那一定不是自己的能力所及,而是预先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这句话表面上看鲁迅先生是在批判中国的软弱和中国人的低能,站在日本所谓的“爱国青年”一边,实则用了反语的手法,表达了鲁迅先生极为愤慨的感情。
  以上例句含蓄而真切的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状态及人生百味。
  
  四、两种思想
  
  1、“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故乡》)
  闰土父亲给闰土的取名,可以看出其父封建迷信思想相当严重。这也为后文闰土拿香炉和烛台埋下了伏笔(“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
  2、“老爷!……”(同上)
  昔日的哥们,今天成了“老爷”。为什么?封建等级观念在作祟。
  由此可见,以闰土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农民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3、“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咧……”“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同上)
  孩子们意气相投,友爱关心,相互牵挂,相互思念,说明他们之间没有隔膜,没有等级观念,亲如兄弟。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
  4、“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藤野先生》)
  其实,东京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那里的景色是很美丽的,尤其是“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但由于有“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丑恶表演,作者顿生厌恶之情。所以觉得“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甘与腐败分子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实际上也交代了鲁迅离开东京与藤野相识的原因。
  5、“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同上)
  去仙台途中作者写了“日暮里”、“水户”这两个地名,并非闲笔。为什么只记得它们呢?因为“日暮”两字触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所以印象深刻;“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使作者产生敬仰之情,因而对“水户”这个地方铭记不忘。此处表现了鲁迅先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这些先进思想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也常有流露。先生是爱国的,他一直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出,要把“古寺”“藏”到“深山”中而又要让读者领会其神韵,只有靠作者含蓄的表现手法。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深深懂得此法,并且在运用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我们在写作实践中亦可借鉴此法。
  
  黄海宾,胡国平,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西丰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