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个性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作者:徐树忠
而目前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老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学生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即使偶有一些佼佼者的“佳作”,有时也免不了给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感觉。老师评改学生的作文,习惯于凭自己主观的感受和文化批评的标准,用成人处世的哲学和经验,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提出种种苛求。这种作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说:“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佳境界。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要重视个性的培养:选好题为个性扬帆,巧点拨使个性张扬,悟生活让个性色彩丰富,重讲评让个性闪亮登场。
一、选好题,为个性扬帆
学生之所以谈文色变,视写作为苦差。就在于教师往往出些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距甚远的“成人化”题目。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在于解除学生害怕和厌倦作文的心理,因此要让学生写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和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刺激性的东西,会引起人们的一系列心理反应。看到美丽的鲜花,人们会露出微笑;听到雷声,人们会意识到要下雨。出一些能激发想象力的题目(《与外星人奇遇记》)、一些富有诗情画意的题目(《心中的那一片净土》)、一些新奇的题目(《借我一对翅膀》)、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假如我是教育部长》)就可以对学生的视觉、神经产生冲击力,引发学生个性创作的欲望。
选题还应不限文体和形式,尽量减少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学生心情舒畅、信心十足地进行作文练习,在写真事的基础上自由发挥。罗伯特·艾文斯认定,只要学生把写作看成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件的限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当然在实际运用语言表达前,要求学生首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去触及内心世界就不会写出独创性的文章。应该把表达内心世界的欲望作为最根本的写作欲望加以保护和鼓励。
因此,挑选学生最关注的或最感兴趣的话题为作文题,让他们写出自己的经历,表述自己感受到的和想象出的事物,是个性扬帆远航的关键。
二、巧点拨,使个性张扬
教师在写作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多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点拨,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学生是主体。在学生从失败到成功的尝试过程中,教师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于同一个作文题目,学生愿怎样写、写什么,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不能强求一律,更不能以所谓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教师所做的应当是适时恰当的点拨。
作文同其它作业相比,它所要求的智力活动无疑复杂得多。教师的点拨指导应以“求异”为主,鼓励学生在文章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尽量“求异”,发挥自己的创见。笔者曾学习了一些大师的经典作文指导课,也想通过在作文指导上努力巧点拨,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以下题旨在平时作文训练中的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写一篇作文,题目呢,等会儿请大家一起来拟。先思考作文题,以“良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如果你写这篇文章,你准备写谁呢?(4位同学回答,对象均为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老师和家长)刚才大家的回答都被一个框框框死了,这个框框是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都是写人!但同学们能否跳出“以人为师”的框框,写出了一篇以物为师的佳作,并作一些分析呢?
生:我心中有一群大雁
秋天一群大雁向南飞去,春天一群大雁又向北飞回。它们的队伍,一会儿组成一字形,一会儿组成人字形,它们在头雁的带领下,比肩接踵地排成雁阵,向着共同的目标飞去。我把团结互助的大雁视为良师。……
师:太好了!这位学生对“良师”这一题目有着全新的感悟。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多着呢。看看我们周围,你有更多的发现了吗?……
生1:黑板是良师,它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为的是能清楚地衬托出粉笔字的白。
生2:橡皮是良师,它宁可承受磨砺身躯的痛苦,但决不放过白纸上一丝一毫的错误。
生3:爬山虎是良师,它坚忍不拔,总是努力向上,充满生命活力。
学生争先恐后:结网的蜘蛛不愿放弃是良师;辛勤的蜜蜂是良师;扫帚是良师;粉笔是良师;小白杨是良师。
这种形式的点拨启发似酒如茶,回味无穷,在开拓学生个性、诠释求异创新上体现出了重要价值。
教师通过巧点拨,学生的思维活了起来,一个个属于他自己,往往又是与众不同的题目应运而生了。笔者认为,教者在点拨过程中,要从小文章、小事情练起——写一个事例、一个场景、一个片断,不求面面俱到,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激励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困难,消除畏难情绪,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有了良好的个性,学生的内心就会像大自然一样有无穷无尽的变化,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目光去看世界,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满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
三、悟生活,让个性色彩丰富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处处是可写的景、可叙的事、可抒的情。平时学生写作文之所以常常三言两语,无话可说,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首先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家人、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观察。有一回布置学生写《我的老师》,在学生笔下的教师大都是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都是满面笑容、和蔼可亲……针对这个问题,评讲作文时,我先把外貌描写几乎相同的作文读一读,然后说,这里有的是写语文老师,有的是写数学老师、英语老师,最后问学生三位科任老师(形态各异)是否是三胞胎?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此时,学生才意识到,因缺少认真的观察,连老师的外貌也不大清楚。
据此,教师可启发学生写人物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例如,三位教师平时的穿着打扮是否相同?她们三人外貌上有没有独特之处?他们在年龄、性格上是否存在差异?同时我要求学生先用一周的时间观察语、数、英三位科任老师,看看她们上课时的姿态动作是否一样,她们对不做作业或作业马虎的学生、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的态度是否一样,还可观察她们在课余做些什么,……这样有了范围,既引起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又使学生观察起来具体容易得多。一周后,再写同题作文,学生觉得这次的作文好写了,有东西写了,写出的人物不再是“三胞胎”,或多或少都能抓住每位老师的特点,写出的老师都有了个性,再读学生作业时,同学们都能异口同声地准确说出文中写的是哪位老师。
受这次作文的启发,我再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每天生活的校园有哪些特别的景物?都有些什么特点?都有些什么深刻的文化蕴含?经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再让学生写“我的校园”这篇作文时,“千人一面,千地一景”的情况消失了,所叙的事也具体了,所写的景更美了,所发的议论也更深刻了、独特了。其次,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耳闻目睹时要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议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写起来、议起来就会有一定的深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有意识地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学会用理性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于平凡中寻觅伟大,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使那些美好的景物、事物、人物,情感化作具体生动的材料,如汩汩清泉从心中流出,任自己汲取,这样写起来、议起来就会有一定的广度。这时再写作文,大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个个跃跃欲试,一吐为快,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刺激,趣味给学生带来了“乐写”,这样写作文你还会觉得枯燥吗?写出的作文能没有个性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