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作者:谈春华




  3、生活环境美的教育。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美是生活。”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既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又是人们审美趣味的折射,而且美的环境又能陶冶人的性情。教材中这类作品也不少见。如《八只小猫》与其说是对艺术美的刻画,不如说是对生活美的把玩。作者对它们的色泽、质地、神态以及它们辉煌的功绩都作了尽情的描绘,使我们对生活充满了钟爱。此外,如《女大学生宿舍》对学生生活情趣的描写。《首都北京大门——北京车站》对其建筑和使用情况的描写都能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精妙、巧妙、美妙、以美立美——进行艺术美教育
  教材中除少数课文内容是对艺术的直接表现(如《琵琶行》、《观舞记》等),因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和鉴赏之外,更多更主要的是教师要通过文学作品本身在结构、语言、意境等方面的美的赏析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增强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精妙的语言是文学作为艺术的特有表现形式。汉语言具有准确、概括、形象的表现能力,汉语在声调韵律和语法修辞等方面都富有审美属性。品词是语文教学中特有的审美方式。如“妻孥怪我在”的“怪”字就值得品味。“怪”字不但真实地表现出杜甫在战乱中回到羌村时妻子的惊怪情态,更揭示了战乱漂零、人命危浅的情怀。教师对语言的咀嚼和玩味,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以及理解能力。
  巧妙的结构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文学艺术的串珠之索。文学的表现手法非常灵活,可惟妙惟肖地刻画,可汹涌澎湃地抒写。再加上呼应、跌宕、比拟、夸张等等手法的运用,无不在学生的心灵中激起美的浪花。教师要善于分析、揭示并引导学生去领会。
  美妙的艺术境界是文学艺术灵魂的栖居之地。境界亦即意境,是作家主观情志和客观风物的统一。例如: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辋川别墅的景色,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苏轼赞王维“诗中有画”,这就是指的一种艺术境界。教师把学生带入此景遨游,久而久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二、教学形式方面的渗透
  
  语文教学除以上内容所包涵的审美要素外,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其独特的示美性。
  1、朗诵。汉语具有一字一音,声、韵、调和谐的特点,特别是古典的诗、词、曲,在节奏、韵律方面有音乐美。因此,加强朗诵教学,使学生感受汉语的音韵美,既可与音乐美相通,又是其他数、理、化等学科所不能比及的。此外,朗诵还可以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低回哀怨等技巧来传递作品中的感情,还可以通过摹声等手段来再现自然的声音和人物的角色,把学生带入意境,产生良好的审美效果。
  2、讲解。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进行的(指常规教学而言),教师的讲解不是对作品语言的重复,而是对审美对象的再创造。阿·托尔斯泰曾说过:“在人的大脑里好像有着成千上万个,也许还是成百万个键子。一个正在讲话的人,就好像是用无形的手指在大脑这个键盘上弹奏一样。而讲话人所奏出来的那支交响乐也就在知音的头脑里回响起来。”这段话是对教师讲解的重要性形象、精辟的注解。讲解除要有准确性外还必须干净利落,饱含感情,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里徜徉。
  3、板书。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好的书法使学生肃然起敬,好的书构使学生视爽神舒。课堂讲授必须要有板书,而且要求板书必须具有书法的形式美和对内容精要概括的逻辑美。好的板书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
  4、录像。语文教材大都可以制成录像片(或幻灯片)。在教学中,通过视觉形象所引起的愉悦,能达到美术所特有的审美效果。这些录像片,不但可以把课文语言的想象性变成画面的可视性,而且通过制作者的主观再创造,可以弥补部分学生对原作审美的失真。
  5、录音(或配乐教学)。音乐语言也有其形象,若把音乐形象与作品中相同的形象揉合在一起,采用配乐朗诵的手段进行教学,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将视觉形象变为听觉形象的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已被普遍采用。因此,配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的一种良好方式。
  此外,语文教师相对其它学科的教师来谈,与学生的接触要多一些。因此,语文教师在服饰、举止、气质等方面对学生的表率示美作用亦不可忽视。
  谈春华,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湖北黄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