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探究

作者:朱香平

解该词句在全诗的作用,起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有什么深层意义。
  (二)、鉴赏诗歌的形象:
  1 分析诗歌的意象三处:
  (海南、宁夏卷)考查蔡肇的《题李世南画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试题要求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这道题的设置很有特点:没有直接问诗写了什么景或写了什么内容,而是让“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同时问“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将诗的形象和创造的意境都考查了。)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湖北卷)考查侯蒙的《临江仙》,要求将侯蒙词中所运用的“夕阳红”意象与《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中的“夕阳红”意象进行简要比较,比较其象征意义的不同之处。答案: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广东卷)考查吕本中的《木芙蓉》和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试题要求比较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 分析诗歌的意境一处:
  (海南、宁夏卷)考查蔡肇的《题李世南画扇》,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试题要求考生分析这首诗中的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要答这道题,就得知道一点绘画常识。绘画是用色彩造型的艺术,是视觉艺术而不是听觉艺术,只能观而不能听。明白了这些,仔细审读诗句,就能发现:“潺潺”是看到水而想到的流水声,“瑟瑟”是看到树林里树叶飘落而想到的风声,看到路上一个抱瓮的人就想到附近肯定有村庄,由隐约看到的寺庙就想到寺庙里敲响的钟声。它的好处自然是使无声之景变有声,使静态之景变动态之景,从而使画面内容更丰富,更有生气。)答案: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温馨提示 意象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要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比如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等,因此我们要对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所了解,看到了某个意象,便要想到它表达什么情感,表现什么主旨。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 修辞手法四处。涉及到了“比喻”“排比”“对偶”“比拟(拟人)”“夸张”等。
  (辽宁卷)考查周德清的元散曲《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自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试题要求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答案:(!)比喻(排比),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这四句话放在一起也构成了排比)。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江苏卷)考查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四川卷)考查吴西逸的元散曲《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试题要求分析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作赏析。答案: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广东卷)考查吕本中的《木芙蓉》和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试题要求分析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 表现手法四处。涉及到了远近、动静、动作(细节)描写、虚实等
  (辽宁卷)考查周德清的元散曲《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题目要求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答案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山东卷)考查秦观的《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搽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试题考查“凭栏手燃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江西卷)考查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三)》“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试题要求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要求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旨在考查考生对第五册课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是否有印象。有印象,就能准确界定什么是古代诗歌的实,什么是古代诗歌的虚,答题自然容易。命题者对教材的关注,在本题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福建卷)考查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