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论句末三种点号的使用

作者:仲伟芸




  (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教材《写作》第22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9月第l版)
  4.现在台词经常这么写。能不能换个写法,“哎哟,这么多年不见你都上哪去了?”“咳,甭管怎么说吧,现在又回来了,可我也老了。”
                      △
  (苏叔阳《电影文学漫谈》,引自《文学的创作欣赏与研究》第127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5月北京第1版)
  
  问 号
  
  一、疑问句末尾可以不用问号而用句号;表示舒缓语气时,当用句号。
  例句参见句号“三”中的例句。
  二、疑问句末尾不用问号而用叹号;表示强烈语气时,当用叹号。
  笔者认为:在疑问句末尾用叹号的句子宜理解为“疑问句含强烈语气”;“疑问句含强烈语气”的句子是感叹句——由于叹号的使用,疑问句变成了感叹句。
  例句:
  1.“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么?”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引自初中第四册《语文》第18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
  2.那么,我们的田也是将本钱来种的,为什么要替他们白当差!为什么要替地主白当差!
 △                           △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引自初中第四册《语文》第191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
  3.茶客甲 谭嗣同是谁?
  茶客乙 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
                           △
  (老舍《茶馆》,引自中等师范语文课本第七册《文选和写作》第45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
  4.陈白露 走进来点!怕什么呀?
  方达生(冷冷地) 不怕什么!(忽然不安地) 你这屋子没有人吧?
  陈白露(看看四周,故意地)谁知道!(望着他)大概是没有人吧!
                  △
  (曹禺《日出》,引自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中册》第21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
  三、陈述句末尾不用句号而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时,当用问号。
  例句参见句号“一”中的例句。
  四、祈使句末尾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时,当用问号。
  笔者认为:在祈使句末尾用问号的句子宜理解为“祈使句含疑问语气”;“祈使句含疑问语气”的句子是疑问句——由于问号的使用,祈使句变成了疑问句。
  例句:
  1.屈原 我去向南后求情,请她容恕我吧?
                    △
  (郭沫若《屈原》,引自高中第四册《语文》第11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2.“三阿太,你这蓝布手巾太旧了,买一块老牌麻纱白手帕去罢?我们有上好的洗脸手巾,肥皂,买一点儿去新年里用罢。价钱公道!”
  “不要,不要;老太婆了,用不到。”           △
  
  (茅盾《林家铺子》,引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册》第15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
  3.[街上卖报的喊叫:“长辛店大战的新闻,买报瞧,瞧长辛店大战的新闻!”报童向内探头。
  报童 掌柜的,长辛店大战的新闻,来一张瞧瞧?
  王利发 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
  报 童 也许有,您自己找!
  王利发 走!不瞧!
  报童 掌柜的,你不瞧也照样打仗!(对唐铁嘴)先生,您照顾照顾?
                                △
  (老舍《茶馆》,引自高中第四册《语文》第14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4.宋恩子 后面住着的都是什么人?
  王利发 多半是大学生,还有几位熟人。我有登记簿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子”。我拿来,二位看看?
       △
  吴祥子 我们不看簿子,看人!
  (老舍《茶馆》,引自高中第四册《语文》第14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五、感叹句末尾不用叹号而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时,当用问号。
  笔者认为:在感叹句末尾用问号的句子宜理解为“感叹句含疑问语气”;“感叹句含疑问语气”的句子是疑问句——由于问号的使用,感叹句变成了疑问句。
  例句:
  1.婵娟 你为什么要杀他?未免太残忍了吧?
                     △
  卫士甲 姑娘,你不知道。这是我们的一种法术,叫作“活杀自在”。他并没有死,回头我要把他救活转来的。你赶快出来。
  (郭沫若《屈原》,引自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第七册《文选和写作》第41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2.二春 (端详妈妈)行啦!人家要问您,您说什么呀?
  大妈 我——
  二春 说什么呀?
  大妈 沟修好了,我可以接姑奶奶啦!
  [大家哈哈大笑。]
  二春 您就是这一句呀?
            △
  (老舍《龙须沟》,引自初中第六册《语文》第132-13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第2版)
  3.乡妇 走吧,乖!
  小妞 不卖妞妞啦?妈!不卖啦?  
  妈!        △   △
  乡妇 乖!(哭着,携小妞下)
  [康六带康顺子进来,立在柜台前。
  康六 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么办呢? 你不找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
  康顺子 我,我……(说不出话来)
  刘麻子 (跑过来)你们回来啦?
               △
  点头啦?好!来见见总管!给总管磕头!
                   △
  康顺子 我……(要晕倒)
  (老舍《茶馆》,引自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第七册《文选和写作》第45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4.鲁侍萍 她没有死。
  周朴园 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侍萍 她又被人救活了。
  周朴园 哦,救活啦?
           △
   (曹禺《雷雨》,引自高中第四册《语文》第9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叹 号
  
  一、感叹句末尾不用叹号而用句号;表示舒缓语气时,当用句号。
  例句参见句号“五”中的例句。
  二、感叹句末尾不用叹号而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时,当用问号。
  例句参见问号“五”中的例句。
  三、陈述句末尾不用句号而用叹号;表示强烈语气时,当用叹号。
  例句参见句号“二”中的例句。
  四、疑问句末尾不用问号而用叹号;表示强烈语气时,当用叹号。
  例句参见问号“二”中的例句。
  五、祈使句末尾用叹号;表示强烈语气时,当用叹号。
  例句略;因为《用法》和《国标》在对叹号的定义之后,已作了补充说明——含强烈语气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从上述的例句中可以看出:
  一、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化战线上的一些语言大师就开始普遍这样使用了: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或叹号和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