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论句末三种点号的使用

作者:仲伟芸




  对于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于1951年9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问号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感叹号表示一句感叹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90年3月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称《用法》)中把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1995,以下称《国标》)中把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分别定义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笔者通过认真学习和反复研究之后,认为《用法》和《国标》对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定义是欠妥的。
  对句子的类型,初中第四册《语文·汉语知识·句子的用途》(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是这样界定的:“从结构上看,句子的类型很多;从句子的用途看,主要有四种:表陈述,表疑问,表祈使,表感叹。表示陈述的句子称为陈述句,表示疑问的句子称为疑问句,表示祈使的句子称为祈使句,表示感叹的句子称为感叹句。凡是用来述说一件事情的句子都是陈述句,陈述句用陈述语调,陈述句可分为肯定陈述和否定陈述;疑问句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疑问句一般有疑问语调;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用祈使语调;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有感叹语调,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语气词。”
  一般地说,在实际应用中,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的停顿、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叹号用于感叹句末尾的停顿是比较多一些(当然,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一定的程度上,与1951年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1990年修订发布的《用法》和1995年颁布的《国标》给句号、问号、叹号的定义对人们的长期误导不无关系)。——然而,陈述句末尾不用句号而用问号或叹号,而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末尾用句号的却不乏其例;疑问句末尾不用问号而用句号或叹号,而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末尾却用问号的亦屡见不鲜;感叹句末尾不用叹号而用句号或问号,而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末尾却用叹号的同样不难搜寻。
  下面,我们就此情况,结合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定义举例说明。
  
  句 号
  
  一、陈述句末尾不用句号而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时,当用问号。
  笔者认为:在陈述句末尾用问号的句子宜理解为“陈述句含疑问语气”;“陈述句含疑问语气”的句子是疑问句——由于问号的使用,陈述句变成了疑问句。
  例句: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
  (鲁迅《故乡》,引自初中第三册《语文》第16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第2版)
  2.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
  (鲁迅《故乡》,引自初中第三册《语文》第17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第2版)
  3.周朴园: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沉思)无锡?嗯,无
            △
  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曹禺《雷雨》,引自高中第四册《语文》第90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4.周朴园:那双方面都好。再有,我要问你的,你自己带走的儿子在哪儿?
  鲁侍萍:他在你的矿上做工。
  周朴园:我问,他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就在门房等着见你呢。
  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   △
  (曹禺《雷雨》,引自高中第四册《语文》第9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二、陈述句末尾不用句号而用叹号;表示强烈语气时,当用叹号。
  笔者认为:在陈述句末尾用叹号的句子宜理解为“陈述句含强烈语气”;“陈述句含强烈语气”的句子是感叹句——由于叹号的使用,陈述句变成了感叹句。
  例句:
  1.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引自高中第四册《语文》第7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
  2.我曾经试猜“不通”为“不违”之误,查对的结果却是“可通”之误!
                                 △
  (吕叔湘《错字小议》,引自高中第四册《语文》第2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3.我知道,这泪雨中的每一滴,都不是普通的眼泪,一颗,一颗,都是万金难买的友谊珍珠!
  △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引自高中第二册《语文》第5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4.吴吉昌受到了近百次的批斗。在恐吓和辱骂声中,他始终不屈地回答:“我研究棉花,一不图名,二不图利,我是在完成周总理给我的任务!”
                         △
  (穆青、陆拂为、廖由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引自高中第一册《语文》第7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三、疑问句末尾可以不用问号而用句号;表示舒缓语气时,当用句号。
  笔者认为:在疑问句末尾用句号的句子宜理解为“疑问句含舒缓语气”;“疑问句含舒缓语气”的句子是陈述句——由于句号的使用,疑问句变成了陈述句。
  例句:
  1.甲问:他今天家里有事,大概不会来吧?
  乙答:大概不会来吧。
           △
  (胡裕树《现代汉语》)
  2.你说呀!装什么哑巴。
            △
  (《曹禺剧本选》第11页)
  3.他已经两天没来上课了,也许又病了吧。
                    △
  (孙德宜《助词和叹词》第37页)
  4.剿匪安民,理所应该,何必说谢。
                 △
  (姚雪垠《李自成》第1卷)
  四、祈使句末尾用句号;表示舒缓语气时,当用句号。
  例句略;因为《用法》和《国标》在对句号的定义之后,已作了补充说明——含舒缓语气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五、感叹句末尾不用叹号而用句号;表示舒缓语气时,当用句号。
  笔者认为:在感叹句末尾用句号的句子宜理解为“感叹句含舒缓语气”;“感叹句含舒缓语气”的句子是陈述句——由于句号的使用,感叹句变成了陈述句。
  例句:
  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鲁迅《故乡》,引自初中第三册《语文》第16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第2版)
  2.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引自高中第三册《语文》第8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2版)
  3.夜晚是美丽的,也是宝贵的,在这幽静的夜晚,多少勤奋的人们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们在为人类造福,在为四化奋战。此刻,我深深地感到,这些勤奋工作着的人们,是多么值得尊敬啊。
       △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