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2008年全国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通析

作者:陈海燕 王先海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听说这件事,(为了)嘉奖他,下文书给本郡,免除他的科税,使他不再交税。章君不久便罗列这些条文教令,按次序刻在石头上,又担心后来的官员不能使它一直保存,(便派)使者来,请我为他写这篇记。
  想一想古人创办学堂,虽然它们规模有大小的差别,但是用来倡导百姓为人正派,扶植淳朴的民风的目的是一样的。章君在这方面有远见,不效仿时俗聚集财物来发家致富的考虑,却兴办学堂,聘请老师,来继承先祖的美德,他的志向高远并且功绩很大。陈京兄弟乐善好施,来资助他成功,(如果)不是适斋先生美德的滋养,难道能够做到这样吗?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不要作蛀虫,生枝杈来挑起事端,不要培植朋党而互争高低,但愿不要辜负章君的心意。果真像这样,章君的学堂可以代代相传,以至无穷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考点解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典诗词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解题指津】诗歌鉴赏一般考查考生在鉴赏诗歌过程中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就本题而言,材料选取非主流作家的非主流作品侯蒙的《临江仙》,避免了猜题押题。第⑴题重点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体现了新课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理念。第⑵题引入《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给人一种壮阔、深厚的文化体验。命题从比较异同的角度设题,鉴赏中鼓励考生个性化阅读,见仁见智。
  解答这样的试题,要求考生读懂原诗,读懂作者的观点态度,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第⑴题要求结合词作内容简析侯蒙的人生态度,属于评价类。要把握侯蒙的人生态度,首先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宋神宗时,侯蒙三十一岁了,才被地方上推荐去考进士。同辈人看见他年龄大,容貌长得又丑,因此看他不起。有轻薄的人想使侯蒙难堪,故意将他的像画在风筝上,放到天上让大家看。侯蒙看见后不仅不生气,反而在这个风筝上题了这首《临江仙》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足见他的豁达与乐观。其次,应留心词的几处细节,如词的开头句“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行藏”的理解是难点,《论语·述而》中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说法,意思是出仕即行其所学之道,否则退隐藏道以待时机。词中的“行藏”应偏指“藏”,即隐居之意。这句话是说我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词人把受讥讽遭嘲笑说成是显身扬名,并把讥讽他的轻薄少年说成是“良匠”,足见其诙谐与幽默;再如,风筝在空中飘荡,他却想象成“赴蟾宫”折桂;“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则想象为自己有朝一日一举得第,众人翘首仰望的情景,体现了作者的豁达自信与高远的志向。第⑵题则考查了不同诗词的意象比较,比较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夕阳”在不同词句中的象征意义。答题时必须结合词句的具体内容分析。《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抒发的是青山依旧,英雄不再的世事沧桑之慨,而侯蒙的《临江仙》“雨余时候夕阳红”,则是写雨过天晴、傍晚落日通红的景象。“夕阳红”暗含飞黄腾达之意,体现出侯蒙的乐观自信。
  
  参考答案:
  ⑴.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⑵.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15.填空。(6分)
  (1)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①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②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③ 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④ _______________”。
  (2)《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___________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名作。
  (3)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___________》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考点解密】本题考查考生识记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解题指津】所谓“名句名篇”, 指的是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以及被人广为传诵的名言警句。所谓“常见的”,可以具体理解为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大纲》和现行教材规定背诵的篇目中的名句,如《湖北省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二是课内外经常引用的名句名篇;三是写景特别优美的句子;四是蕴涵着深刻哲理的句子;五是抒发人生感慨、能引人共鸣的句子。题目所选材料均来自教材,命题者意在鼓励学生认真学好教材。答好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性识记和正确性书写两个方面。答案为:
  (1)①恐美人之迟暮 ②朝如青丝暮成雪 ③老病有孤舟 ④羡长江之无穷
  (2)史铁生 (3)人间喜剧
  
  第五板块 文学作品阅读
  
  近10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取材除极少数为小说外,大多为散文,而且题型基本稳定,只不过所考查的能力点略有变化而已。其中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这就告诉我们,答题时要遵循“答案从文本中来”的原则,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的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准确、符合要求的答案。本题设计4个题目,赋分18分,占全卷除作文外的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雾
  [季羡林]
  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1] [2] [3] [5] [6]